斥骂佛祖是狗屁,圣贤经典是糟粕???

《阴符经》写到这里,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其实在有些版本里,从开篇的“观天之道”到“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已经完结了,

而后面的一百多字是另一个增添的版本,也就是我们写到现在的版本,通观全篇,上下文其义基本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把最全的版本加以解释

到底是该用短一点的版本,还是长一点的版本,自然而然的发生,自然而然的写作,自然而然的阅读,不在于版本,

而在于正在的去领会书中所阐述的精神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是而已,我们便真正的领会到了“道”的奥妙

就像是我们要减肥,不管是踢足球,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目的只是在于减肥而已,做到了,便放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而已,如金刚经言“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过了河就好了,过了之后就不要再去想使用什么方法渡过的

当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观天之行,执天之道”,这些书我们都可以不读了,《庄子》《老子》《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周易》等等,

这些就如同我们上面所说之减肥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其目的在“减肥”,而这些圣人之书的目的在于“悟道”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庄子里的故事吧,

有一天,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一位叫阿扁的老师傅在堂外做车轮子。阿扁师傅砍砍削削,忙碌了好久,感到有点累啦,就放下锤子、凿子等等工具,跑进堂下乘乘阴凉,休息一会儿。

阿扁师傅用衣襟扇扇风,抬头一看,齐桓公坐在上面看书哪。他就慢慢走上前去,低头看看齐桓公的书,因为不识字,他就问齐桓公:“主公,您看的这是什么书呀?”

齐桓公瞧瞧阿扁师傅,又盯着自己的书说:“我看的这是圣人的书。”

“哦……那……圣人还活着吗?”阿扁师傅侧着脑袋问。

“圣人已经逝去啦。”齐桓公目不转睛地回答。

阿扁师傅若有所思地说:“哦……那么,您读的这些,应该都是古人的糟粕啊。”

齐桓公一愣,马上怒气冲冲地瞪着阿扁师傅:“寡人读书,用得着你来多嘴吗?!而且,你怎么敢说圣人的书是糟粕!你的话是什么意思?赶紧解释清楚。说得出理由还则罢了,说不出理由,寡人就治你死罪!”

阿扁师傅摸摸头,说:“主公不要生气呀。我是个做车轮子的,只懂得做车轮子的道理,我就用做轮子来打比方吧!

我们砍削车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节奏,动作快了慢了都不好;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得心应手的来源)。这里头有很多技巧,但我却无法用话语来言传。

我自己对做车轮的技艺很熟悉,却没法传给我的儿子;我儿子呢,也没法通过我的传授而领悟到它。所以您看,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得亲自跑来给您做车轮子

由此我想到,圣人的道理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圣人死了,道理也就跟着一起没有了;而记载在书本上流传下来的,不都是没有用的糟粕吗?”

齐桓公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挥挥手叫阿扁师傅走开了。

虽然《庄子》里的这则故事有些激进,但是他就如同当头棒喝一般,告诉我们圣人的书真正的不是读,而在于行,做车轮的书不管你怎么倒背如流,那也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去做便是了,而庄子直截了当的说圣人之书是“糟粕”,有点像是禅宗斥佛骂祖的意味

在《云门史话》中记载: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用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师(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云门文偃禅师说,如果当时我在场,一棒把他打死喂狗,求个天下太平:“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禅宗还有有一个和尚,法号天然,因为他曾经居住在南阳丹霞山,所以被人们称为丹霞天然,或丹霞禅师。

有一年冬天,丹霞禅师在慧林寺挂单(也就是暂住)。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大概寺中柴火不足,丹霞禅师就把寺中供奉的一尊木佛像用斧子剁成木块,烧火取暖。

寺院的住持看到了,当然十分生气,质问丹霞禅师道:“你这个和尚,怎么能烧佛像!”

丹霞禅师微微一笑,说:“我在烧佛的舍利啊。”

住持更生气了,问丹霞:“木佛怎么能烧出舍利?你说什么胡话。”

丹霞更乐了:“既然木佛烧不出舍利,烧它又有何妨?再拿两尊来烧。”

住持自然无话可说。

还有著名的德山禅师有一段骂佛祖的话,他说,达摩是身上散发着骚味的老外,释迦牟尼是人们上厕所刮屁股用的厕筹,文殊普贤两个菩萨是挑着屎的人:

出自《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

看来德山禅师的口味真的很重,骂人句句不离屎尿屁。这一点跟庄子真的很想,看来是深得其精华

在《庄子·知北游》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何为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

庄子说:“道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

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小草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

庄子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东郭子直接无语了。

我们都以为"道”啊,“佛”都在很高大上的庙堂,其实庄子与各位禅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破除一切相,破除执着,你所认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中国的禅宗就与庄子的思想一拍即合,禅宗说顿悟,庄子说坐忘,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庄子在《寓言》和《山水》两篇中都出现了禅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的精神祖师并不是达摩,而是像是庄子。

所以,我们真正的学习经典在于什么,在于破除执念,在于立即行动,而不在于读了多少,背诵多少,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行为,还有一种人,穿个禅修服或者那种居士服,谈起话来满口的佛言佛语,或者是之乎者也,这就是迷了。

学习经典,践行经典,忘了经典,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 子 之 乐 石瓢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稚子之乐:...
    my石瓢阅读 9,810评论 3 35
  • 《智品》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部权谋书,与《益智编》、《智囊全集》、《经世奇谋》合称“四大智书”。 明代樊玉冲编写的一...
    汉唐雄风阅读 12,395评论 0 0
  • 有一个梦想 在心底静静隐藏 待何时 才能冲破沉默的孤单 有一句呐喊 是无法放弃的信仰 要多久 才能飞出炙热的胸膛 ...
    清风且过阅读 1,722评论 0 0
  • 春節期間,收到衛生局關於H7N9禽流感的警告短訊時,還沒從各種雞年動畫、雞年揮春、雞年賀語的吉祥氣氛抽離出來,微信...
    凌谷阅读 1,2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