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上午读完了《偷影子的人》这本书,书中有主人公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感人亲情、和克蕾尔浪漫真挚的爱情、和吕克不离不弃的友情。是一部教人们如何重拾内心的美好,面对现实勇敢追梦的治愈系小说。
本书全文以第一人称描写,全书并未提到主人公的姓名,都是以“我”为人物主体,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也能更直观的站在主人公的立场去思考他所面对的问题,当主人公在面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引导我们本身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这一本书的魅力所在。
通过阅读这本书,就作者所提到的亲情、友情、爱情。我也想谈谈自己对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看法:
一、关于亲情
有一首让我耳熟能详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没当我想起这首诗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自己赖在母亲怀里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真是一点都离不开母亲,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母亲去外婆家,因为我年龄小就不带我去,叫我爸看住我,把门关上不叫我出去,可是等母亲走远了把门打开的那一刻,我是立马跑出屋去,一路边跑边哭去追母亲的身影。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能深深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依赖。以至于让我的两个姐姐总是说父母对我太偏心。以前的我其实从没想过父母对孩子偏心这个问题,而如今,我却深深的问自己,我们总说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如何偏心,那么做子女的我们是否又对自己的父母偏心过呢?是否在我们成年以后,曾让我们无比依恋的母亲,成了我们最大的疏忽对象。在我们的记忆中父母依旧是年轻的模样,又是否曾注意到父母日渐衰老的身体、眉宇眼角的皱纹、两鬓斑白的发梢。只是在一瞬间就发现,父母怎么变老了。其实他们不是一瞬间就变老了,而是一点一点的在老去,只是在他们老去的过程中我们从未去关注过。
在《偷影子的人》这本书中,主人公因为父亲的离去,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所以母亲是他生命最重要的人,而且在成年以后也多是因为母亲的身体原因而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但是在其长大后,真正用来陪伴母亲的日子却是少之又少,当我们关注亲情以外的东西时,最重要的东西却正在离我们而去。主人公母亲的离世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我再也不能看到你,再也不能听到你叫我的名字,就像从前每天早上你所做的那样。……。在月台上得知你已不在时,我感觉到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孤单。”
亲情是从我们出生起就贯穿我们整个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和孔子说的那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一片天。希望在我们长大以后 也能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二、关于友情
如果说亲情是与生俱来,那么友情就是我们后天的情感选择。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需要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同伴,我们会将和自己义气相投的人用一种情感来相互羁绊,这种情感就是“友情”
古人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而在本书中,主人公从小生活不顺,转学后被同学欺凌、行单影只没有朋友、上课被老师惩罚、父亲的突然离去……,种种原因让主人公极度想逃离童年生活,更加渴望身边能有一个人能和他一起面对,而吕克的出现也让主人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谊,并将这段友谊长久的维持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有和自己要好的兄弟朋友,可能大家不常见面,但当我们再一起相聚时,那种感情却依然如以前一样真挚,兄弟成了自己无话不谈的对象,我们可以尽情的在他们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相互发泄自己的不满,却依然如故。这种友情可以让我们一生铭记。
三、关于爱情
在诗经《关雎》中,关于爱情有这样一段描述: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在面对自己心仪的姑娘时,人的心烦意乱,辗转反侧的心理。写出人的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在书中,当主人公在海滩上和克蕾尔初遇之时,就将克蕾尔认定为他的“真命天女”原文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差异性。克蕾尔就是我的差异性。
克蕾尔正是主人公一生的精神追求。
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可能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可能只是某种自己觉得特殊的气质或是性格,也有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只有在自己遇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正如罗曼·加里所说——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像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像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
而主人公对克蕾尔的爱恋,始终如一,即使过去十几年时间,甚至忘了和克蕾尔初遇的海滨小镇,但是克蕾尔的身影却早已烙印在脑海,经久不忘。
正如文章所写:一个会用风筝向你写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让人永远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