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育儿,最近有个新词叫:育儿育己。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在对自己行为甚至性格重新审视和修炼的过程。带着这个全新的认知,重新看待我们的亲子关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感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孩子自上小学以来,我和他爸爸心情和孩子一样的紧张,生怕孩子不适应,担心他跟不上学习;每天早上都是心急火燎地催着起床、吃早餐,收拾书包,匆匆忙忙的出门……
过了刚刚开始那几天的新鲜劲,问题就来了,孩子开始赖床,慢吞吞的穿衣服,收拾书包,早餐有时候就扒拉几口,就说不想吃,或者说早餐不是他想吃的,干脆不吃……感觉每个大好的早晨都是毁在给孩子的各种催促、喝斥当中。
终于一天,他又揪着穿好的衣服扭着身子在发脾气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的时候,我爆发了,走到他面前使劲打了他的屁股一下,一连串地吼道:“你就不能快点吗?不舒服了你调整一下不就行了吗?有什么好发脾气的?每天早上都这样,你烦不烦呀!”这下可好,他干脆一下子丢开了衣服,坐在床边上哇的大哭起来,我更怒了:“都到了这个点上了还哭,还不赶紧穿衣服?!”孩子像是完全没听到我说的话,只顾咧着嘴大哭着。
所谓越急越慢,说得正是现在的情况,可是正怒火中烧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孩子只站在那里哭,我干脆把孩子一把拉过来,“哪里不舒服了?,还不赶紧调整一下?”急急忙忙的从上到下给他理了一遍,“好了吗?”“还是不舒服!”孩子不依不饶,依旧是咧着小嘴大哭,泪眼汪汪的看着我,这时回想起来,他那会含在泪光里的全是无助,可是,那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
最后,在一通乱糟遭的发脾气和喝斥声中,终于出门了,不仅是时间晚了,而且一大一小两人都皱着眉头,一个满脸不耐,一个红着眼睛,一脸不爽。
同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在送他上学的路上,我也不断的地和孩子说,告诉他早上可以怎么做,能更快的完成各种小任务,才可以按时到学校。但是基本孩子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天上学的路上,我决定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小虎,我们来聊聊你每天早上起来的都爱发脾气的这件事情好吗?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孩子沉默不应。
我又说“小虎,妈妈很爱你,但是每天早上看到小虎一直在发脾气,妈妈也会不高兴的,我不喜欢和一直在发脾气的小虎说话。”
“妈妈你不爱我!”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怎么就不爱你了!?”我愕然道。
“你就是不爱我了!”孩子嘟着嘴说。
“…………”轮到我沉默了。在我的眼里,只看到了孩子的磨蹭,别扭,发脾气这些看起来是无理取闹的情绪,但是在孩子的眼里,妈妈的这些举动,却是“不爱他”的标志。我确实没想过,孩子在磨蹭或是发脾气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若有所思的看着孩子。
“小虎,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很爱你,妈妈只是不想和发脾气的小虎说话,你有没有发现,你一发脾气就没办法和妈妈好好说话了?”我语气软了下来。
“可是妈妈你也一直都是那样子说话的呀?”孩子眨着眼睛看着我,一脸的无辜。
“……!!!”这回我真的震惊了。怎么在孩子的眼里,我就是一直发脾气的妈妈了呢?我一向自认为是好脾气的人呀!?
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过了很多的画面,都是在和孩子起冲突的时候,我在旁边一脸不耐或是皱着眉头指责他这里那里不对的情景,是呀,我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批评比鼓励多,要求比指导多,孩子也是在适应期,他都经历了些什么,貌似我都还没有搞清楚呢!
一阵沉默之后,我把思绪拉回来,和孩子说:“小虎,其实妈妈也不想发脾气的,但是有时候确实看到你在那里慢吞吞的做事情,妈妈会着急,所以让你感觉到妈妈就是在发脾气了对吗?”“嗯。”这次孩子回应得挺快。
“那好,妈妈也不应该发脾气,以后如果妈妈有发脾气了,你可以也提醒我一下吗?比如说,你念个咒语,我就知道不能发脾气了,好不好?”我想了想认真的和孩子说道。
“嗯,好。”孩子看着我也认真的回答说。
“那你呢?如果你在发脾气,妈妈也没有办法和你好好说话的时候,怎么办?我也给你念个咒语,听到咒语你也要停止发脾气,好好和妈妈说话,可以吗?”我反问他。
“那……好吧,我试试。”孩子的情绪明显有了好转。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孩子发脾气的这些事情上的处理方法。越想,却是越觉得孩子的行为,其实更多是在模仿,模仿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亲密的人。比如说,容易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在我们家的这个情况下,更多是孩子看到了我在用这样的方式去与他的沟通互动,特别是遇到了问题的时候。
有了这层认知,对“育儿育已”的概念一下就更具体起来,其实,就是在处理和孩子的冲突中,我和我先生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至少不会让和孩子的冲突继续激化。必要的时候,还是先听听孩子想些什么,为什么会慢,是否会需要我们的帮助。
后来,因为有了前面那段对话里的约定,和先生也再做了沟通,我们都再修正了和孩子的交流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学会先听听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需要赶时间的时候,更是学会要提前做好计划,给孩子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忍不住要发脾气的时候,会让自己先走开,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具体的问题。
慢慢的,和孩子的沟通变得不再那么剑拔弩张,尽管有时候还是会有些摩擦,但是,如果我能主动去沟通和孩子说明刚刚我的感受和体会,再听听孩子的想法,虽然磕磕绊绊的,但总能找到我们一致认可的结果。总的来说,和孩子的沟通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
比如说最近为写作业的问题,我们之间的对话画风是这样的。
我语气平淡地说:“小虎,现在时间已经9:10分咯!离上床睡觉的时间还差20分钟,但是你的作业还有没有完成,也还没有洗澡,是什么情况?”
孩子晃着身子,看着窗外:“妈妈,我困了,不想写作业了。”
我的声音音量不自觉的变大了:“现在知道困,那为什么放学回家的时候不抓紧时间快点做作业呢?外婆和妈妈一直在提醒你,让你先不要玩具和看课外书的,你都没有听进去哦!”看到孩子没有给反应,我又更大声的说了一遍。
孩子身体一下子挺起来,转身瞪了我一眼:“妈妈你说话那么大声干嘛?”
我暗暗做了一下深呼吸,压低音量:“好吧,那我还是要提醒你,现在的时间是9:11分了,你再磨蹭下去,今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可能会被推到更晚,你明天就有可能起不了床哦!”
孩子依然背对着我,看着窗户:“我们不是说好了,不能这么大声说话的吗?”顿了一下,又说:“你得说对不起。“
当下我感觉自己快抓狂了,时间就这么过去,我们依然把时间花在这些争论上,他的作业还是没有一点进展。但想到那个约定,我还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对,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大不了就晚点睡呗。
我叹了口气,摸着孩子的脑袋,真诚的说:“好了,妈妈刚刚的说话让你不舒服了是吗?对不起,我只是希望你可以快点完成了作业,可以早点休息,我会再注意点的,谢谢你的提醒。”
孩子勾着脑袋,想了想,总算转过身来,重新拿起笔来写作业,完成后让我检查完,自己收拾好书包,乖乖去洗澡,再到上床睡觉。一切都出奇的顺利,没有再闹脾气。我又一次体会到了管教孩子,其实,是先管理好家长自己的情绪的过程。
所谓“育儿育已”应该就是这么一个体验吧?而且有这个经验,我相信后面和孩子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我自己的行为改变,影响孩子,再达成想要的沟通目的。
家长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所谓“育儿育己”,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先问自己,我自己能做到这样些事情了吗?如果做不到,我的孩子将会从我身上学到什么呢?
孩子就是一面放大镜,从他身上,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有勇气直面这些缺点,并做出改变,本身这样的行动就是一种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育儿育己”其实是一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互动学习过程,也感谢孩子,让我能成为比以前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