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狭小的空间成长,没有意义。有共同梦想的人走到一起,才有意义。”
这是课程设计师,唐晓勇校长,在N师学院第四期《如何为学校整体教师团队赋能》中,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
令我感兴趣的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已经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职业体验》统整项目课程,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开始了人生的规划,从而反作用于学习。这也启发了我,可以尝试着用到自己的课程中去,不再单一地教语言,也可以走进生活。《自然之道,孕育未来》又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到各个学科之中,点滴之处涵养了他们敬畏生命,活出生命价值的教育。
赞赏唐校长所倡导的“教师合作制”,多学科共融,一个主题,可能是语文和数学老师一同完成,也可能是科学和美术老师来进行,不再局限于教师单一的素质,而是各种素养的综合发展。因为当今的孩子,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需要被教和被动的学习,如同《孩子如何学习》这本书中所说:“学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世界上再先进的电脑算法,也比不上孩子大脑的运行方式。”所以,一味地灌输,已经失效,再这样下去,该“下课”的就是我们!
学习空间的设计,是根据课程不一样而带来的又一改变。我曾听过唐校长这节网络直播课。尤其是U字型和五人合作型小组,打破了“排排坐”的常态,学习空间改变了,人与人交互就发生了变化,链接方式的改变,更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正如戴维-索恩伯格所说“传统的教室,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不应只重在传授知识,而是要创造条件,帮助终身学习者释放自己的潜力。”
第一次听到, 戴维-索恩伯格《学习场景的革命》,还是吴虹校长介绍的,记得当时真的是惊奇不已。今天唐校长对四个学习场景的又一次解读,更深刻地理解了:无论是“洞穴”的深度自我学习,还是“山顶”的挑战式学习,最终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未来的需要。
未来的2029学校,是什么形态?为之向往。也正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需要全国各地,需要全球的人,通过互联网,链接起来,一起行走!正如《奔涌吧,后浪》中的那段: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只凭相同的爱好
就能结交千万个
值得干杯的朋友
把自己的热爱
变成一个和成千上万人
分享快乐的事业
因为
你所热爱的
就是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