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21, 04-红色石头-财务
[今日读书]《苏菲的世界》6-9章
[今日读书时间] 早晚上下班地铁
[阅读总结]
昨天的苏菲和自然派的哲学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刚刚认识,并粗粗地领略了他们的一些观点。今天就要和史诗级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来对话了。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服毒而死时,柏拉图才二十九岁。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密切注意苏格拉底受审的经过。当他看到雅典人民竟然将他们当中最高贵的人判处死刑时,内心非常震动。这件事影响了彵后来的哲学生涯。
对柏拉图而言,苏格拉底之死证实了当今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冲突。柏拉图成为哲学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成《自辩》一书。正是有了这样的好弟子,苏格拉底的理论才能被现在的苏珊看到: 诸如,人如果离开了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可见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存在于理性之上的。
当苏菲还沉浸在对苏格拉底怀念的时候,柏拉图出现了。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柏拉图得出一个关于世界的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苏菲的哲学老师在信中也很善于举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 假如你和三十个同学一起坐在教室内。老师问全班学生彩虹里的哪一种颜色最漂亮,他也许会锝到很多不同的答案。但假如他问8乘3是多少,全班大概都会提出相同的答案。因为这时理性正在发言,而理性可说是“想法”或“感觉”的相反。正因为理性只表达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永恒不变,而且是宇宙共通的。
还有,柏拉图认为数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学科,因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也是人可以真正了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三角形各内角总和一定是一百八十度,这是亘古不变的。
哲学老师从自然派的哲学历史到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对师生的理论讲诉,让苏菲这个快满15岁的小姑娘从对世界的好奇到了想探究的状态,她觉得自己以前活得太世俗了,没有观察到这个世界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也正是哲学老师希望用写信来达到的目的,他希望苏菲领略到欧洲哲学的精华所在。
今日金句
1 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的注億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2 我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3 你是否听说过国王的新衣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国王其实浑身一丝不挂,但彵的臣民却没有人敢说出真相。这时,一个小孩忽然脱口而出:“可是彵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苏菲,这个孩子很勇敢,就像苏格拉底一样。苏格拉底也敢于告诉我们人类所知多么有限。哲学家与小孩子的相似性我们已经谈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