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棉花糖实验”,加上英国那个长达70年的跟踪报道。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年能否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而更多是意志力和自控力。这里我对“成功”的定义是,有能力实现目标并且获得普世价值观的认可。
随着脑成像技术等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发展,我们能够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人体内最复杂最神秘的器官。现在已经众所周知,掌管理性的是大脑前额叶。按功能又可以再细分成三个区域:左边是前锋,负责“我想要做”的意愿。右边是“后卫和守门员”,负责“我不去做”的抵制意愿。而中部稍靠左,负责和未来期望有关,和左右区配合工作。
青少年的前额叶发育尚不成熟,这也就解释了年轻人易冲动,自控力差的特点。在有一些临床神经案例里,由于脑部受损,特别是前额叶受损的人脾气性格大变,也是和前额叶丧失功能有关。
前额叶虽然是智能人类特有,但毕竟进化历史太短。比起更久远的“爬虫脑”和“哺乳脑”来说,只能称其为婴孩。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人类的决策过程分为“冷认知”和“热认知”,也可以近似理解成理性与感性的相争。冷认知的运作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启动慢耗时长,因而重大决策之后人往往会觉得非常疲惫。
热认知的标签是冲动,激情,本能。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负面呢?但它能保存至今,自然有它的优势。在一些突发场合下,为了应激和自保,人会本能的关闭冷认知自发让热认知主导行为。比如有自然灾害,收到外界威胁,会启动我们的“战逃反应”:或起来战斗抵抗,或走为上。而不是愣在原地用理性作计算和分析思考。
除此之外,人体还有一个功能与自控力有关。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是人的心功能。遇到刺激,能迅速恢复心率的人,自控力越好。这是作者的结论,但我猜想因为大脑同时也是人体耗氧耗能最多的器官,心功能越强健的人,给大脑供给的能力越强,所以能让大脑保持高的自控力吧。
了解了意志力的工作机制,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在小事上节省大脑认知和判断的能量,而更多用于关键的大事决策上。有意识的加强锻炼心肺功能,提高大脑工作能力。保护好自己的神经系统和大脑,除非医生确诊的除非,否则坚决抵制任何形式和剂量的神经类药物,更不要说兴奋剂或者致幻剂。
以上这些都是生理客观角度,意志力当然也和人的情绪态度相关。不过这里只说说一些可能颠覆我们传统观念的理论。我总结为: 一,“道德平衡”误区。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当人做了好事,高尚之事,成功之事后,更容易放纵自己去做点不那么好的事情。有点类似保持系统平衡的意思。具体来说,当人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获得某种成就之后,更容易去大吃大喝一顿,或者做点冒险刺激的事情。仿佛是内心在呐喊着说,不要再这样苦着自己。
二,报复型极端。表现为,人越是在失控的状态下,越容易撕开口子,加剧行为,造成更大的失控。就是俗话说的破罐子破摔。先说说失控早期,人在疲惫,压力,焦虑的状态下更偏爱高糖高热量的事物,以刺激大脑提高幸福感。但这种“快能量”让身体的多巴胺水平迅速提高又迅速回落,造成人更大的负面情绪,诱发失控加剧。还有越是打游戏追剧,越是消耗认知资源,越无力阻止自己的行为。心情越来越沮丧,自控力也就越来越弱。
三,情境和部落效应。在上一篇讲过,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是因为困在当下的某个“局”中。没有处在一个能助推我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里。为了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我们会理性的选择“随大流”,而不是作“异类”。
分析了这么多理论,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自控力呢?除了针对以上的每种情况制定对策,还有一些更普遍性的做法。比如练习让身体的血糖,让心率,让情绪保持在稳定状态 而不是经常性的波动。保证有效睡眠,勤做呼吸和冥想练习,找到能让自己入心流的爱好。学会鼓励和接纳本相的自己。
长期来看,人的情绪操作系统远比物质权利财富的积攒更重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绝对平安的情绪原点,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可以静静的沉入水底一般,不受外界干扰,退回到情绪原点,恢复原动力。
最后再推荐一本《睡眠革命》,和正念练习的书一起搭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