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关注的最重要的一条消息是教育部出台的一个规定,不允许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
家长和老师的世界炸开了锅。估计开学各学校又要组织学习落实教育部这个规定了。
儿子正上六年级,寒假里语文老师每天都布置了作业,一篇文言文带点字翻译,三到四篇文言文常识摘抄,一篇不低于300字的日记。每天上传给老师,老师每天在群里批改。使儿子一个寒假都在学习中度过,我觉得特别充实而有意义。三门主课,唯独语文老师有布置,其他的两门都没有。这样的老师哪里找去。
去年是教育部频频出招的一年,先是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再是禁止任课老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最后到春节出台禁止微信布置作业,不知道演的是哪出戏。
明显是拿屁股想问题的结果。
回避问题的实质,左右而言它。这个规定归根结底是官员怕担责,顺应部份持"增加家长负担"观的家长而出台的一个短视文件。请问,这部份认为微信布置作业的家长占的比例有多少?教育到底是要向好生倾斜还是倒向差生?微信布置作业跟课堂布置作业有什么本质区别?教育的引导方向究竟是要好好学习还是天天去上(电脑)?
课外机构是市场行为,且不论其合理性,它毕竟不是学校生活的必要组成部份。孩子如果需要补,你在家补也好,外面补也好,那是家庭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一句话,有需要就有供应,有人买就会有人卖,教育部管与不管,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大不了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由公开转向隐蔽,换个形式而已。教育部管这个事,我认为是多余的,一是管得太宽,二是根本管不住。市场的事交给市场本身去解决就行。八小时以外的事,教育部操那个心干嘛?好比一个公司员工,公司只管理上班这个时间段,至于下班去嫖娼还是去贩毒,跟公司没半毛钱关系。
说到微信布置作业,有些孩子成绩差的家长,就开始不满了,什么孩子的事为什么要家长配合,增加负担等等。微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先进便捷的通讯手段节约彼此的时间呢?难道把学生每天集中到学校,把作业抄到小本本上再带回来,反倒方便家校师生了不成?纯粹就是一批差生家长瞎起哄,教育部正好被这些呼声套路了。
一边说减负,一边保持中考高考制度。既然要考,必须得学;要学好,就得付出努力。这是规律,更是科学。减负能减出重点中学,能减出985/211?一派胡言。一边让老师不要通过微信布置作业,一边考核升学率,这要老师怎样做才好?矛盾的根本属性没有消除,怎么可能化解矛盾?是不是想说:众爱卿,别给老子搞事情,课堂上45分钟教教就好了,工资照发?
只要中考高考体制存在一天,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不可能有全开放的素质教育。这一点,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三方都心知肚明。有些家长压根就不想孩子读书求学,老师以什么形式布置作业都不重要,因为他没想过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读完义务教育就行了,不需要勉为其难。而对于想读书的家长,盼的是老师严,求的是作业多,通过作业来消化课堂内容,增强学习能力,何负之嫌?
我们党的宣传方针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思想改造人",一个官方文件是一个趋势的引导,是对一种不良风气的纠正,不能朝令夕改,顾此失彼,否则只会让人无所适从,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