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刘小平约我吃饭,他说最近他的情况不太好,想跟我聊聊。
刘小平,就是之前我提到的那个“我”。
坐下后,他迫不及待跟我说起最近的情况。
他说,他觉得他的情况恶化了,他甚至去医院做了脑部检查,好在结果并不需要担心。
我问他到底觉得怎么不好呢,他说记忆减退严重,不仅是工作中很难记住重要的事,有一些曾经很重要的事都想不起来了。
听到这里,我如释重负。
记忆是什么?
它是如何存在于我们的脑中?
它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生活中记忆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那么我们又如何利用记忆呢?
“我并不需要刻意的背谱,那些音符就好像在我出生时就跟我在一起了。”
记忆最初来自于人的感觉,比如视觉声音和气味,这些一般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小叶听钢琴曲时,优美的音符进入了她的听觉,形成了一小段微弱的记忆。这是感觉记忆。
当有了最初的感觉记忆后,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会被送到工作记忆阶段。
在这里,信息会被选择性的登记、提取出来,并且与已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联系。
长时记忆作为信息的最后的加工阶段,接收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并将其长期存储,有时能够持续一生。
小页的感觉记忆吸纳一段音乐后,工作记忆将其中一部分比较突出的筛选出来放到长时记忆的对比区,当长时记忆中的同一段音乐感受到新的同类出现,连接就形成了,这首音乐的记忆会被加强。
感觉记忆必须将输入的感觉信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大脑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浏览它们,这样才能让那些重要的留下来,进入接下来的长时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感觉记忆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很难通过意识去控制它。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感觉记忆的时长不能是无限的。这很容易理解,如果小页一直听到前面的音符,那么后面的音符就会被前面的覆盖掉,她将会听到混乱的噪音而不是悦耳的音乐。
所以,不同的记忆阶段协调的合作,才能让我们总有正常的生活体验。
“面对代码我确实不需要太多思考,但是别的东西我经常看好几遍才能明白”
如果你觉得,你记住了某一个图像或者一件事,那这个图像或者事件一定已经顺利通过感觉记忆进入你的工作记忆了。
工作记忆不仅从感觉记忆中提取数据,还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数据。
它就像你的中央处理器。
很多人会发现,同时做几件事是不可能的。
有研究显示,工作记忆最多能存储大概7件事。也就是说,如果多于7件,我们可能就感受不到新的信息输入了。
你会很轻松的发现,工作记忆的能量巨大,它很敏捷,所以同时,它很精简——工作记忆的容量是非常小的。
所以说,记忆的好坏,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工作记忆。
为什么程序猿可以不假思索的浏览代码呢?是他的工作记忆比一般人强大吗?
答案是否定的。
程序猿不过是在代码方面,将工作记忆用到了极致。
我们知道工作记忆的重要之后,很多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然目的很简单:更高效的使用工作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你能看见市场上那么多记忆相关的书籍了。
加强工作记忆有两种有效的办法。一种是组块,另一种是复述。
程序猿做代码都是模块化的,这是组块;而多次使用,就是复述。如果将复述做的更加精准,并且联结更多旧的知识,那么就是效果更加强劲的精细复述。
“我儿子出生那天的情形,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家伙忘不了的是儿子的点点滴滴,小页忘不了的是如何摆弄手指,程序猿忘不了自己命名的第一个关键字。
过往的经历、做事的方法、重要的元素,这些都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让你知道,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将为什么样的理想奋斗。
如果丢掉了长时记忆,你可能会迷失自己。
电影《我是谁》就是这样的例子。
感觉记忆带来基础信息,工作记忆进行信息的处理,长时记忆将会陪伴你的一生。这就是记忆的最基本形式。
脑科学的相关解释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记忆,最初它们都存储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最开始,记忆的巩固需要海马体的帮助。
每次我们提取一段新的记忆,与这个记忆相关联的片段就会从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集中到海马,然后海马会浏览这些记忆片段,并且重新将相关信息聚集起来。成为一段连贯的记忆。
在每次提取的过程中,这段特定记忆对应的神经回路都会得到加强。最终这段记忆不再需要海马的组织整合,就可以直接提,到那时,这段记忆的任何单一片段,都足以产生完整的记忆。
在单个神经元层面上,记忆在形成之初只是突出上微弱的化学痕迹。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巩固,为更加持久的突触变化。
在这一巩固的过程中,记忆特别容易受到新的经历某些药物或者头部重击的干扰。
同时,记忆可能会被强化,也可能会被弱化,而且这一过程特别容易受到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杏仁核以及情绪相关的化学成分,如肾上腺素,会彼此协同工作,通过创建强力的情绪关联,来加强个体对那些带有情绪的经历的记忆。
end
上一篇:什么是比学习方法还重要的?
下一篇:是什么激励我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