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幸运

                              一个村庄的幸运

      我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沂蒙山腹地的一个村庄,当时村里有700余口人,村里没有小学,原因是村里没有几个认字的人,找不着能当老师的人,我和几个小伙伴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到邻村去上学,我上学的那个小学,是由一座破旧的古庙改建的,教室是低矮的小草屋,到了下雨天就漏雨,一个班50多个人,是三个年级合堂上课。教育质量可想而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教育条件虽说不断改善,但迄今我们村里考上大学的不到十人,重视教育的氛围可以说一直没有形成。

      与我们村不同的是,与我们村相距约50里地的费城镇皇路山村,这个村子因乾隆皇帝曾路过村前而得名,全村200余口人,考上大学的有40余人,其中有博士4人,硕士11人,齐鲁晚报等媒体均作过报道。村人在引以为傲的同时,都会提到一个人-----刘祥平,他们认为有刘祥平老师,是这个村的幸运。

      时值初秋,天高气爽,我和某网站的齐总来到皇路山村,皇路山前,水泥路边盖着些别墅、二层楼房和平房,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村里路上几乎没有看到行人,在一个蔬菜大棚里,几位老大爷在打扑克,我们说明来意,有位大爷伸手指了一下路北边的一栋小别墅说:那就是刘老师的家,但家里没有人,他儿子在省城工作,他和老伴帮着看孩子去了。接下来通过和几位老人的聊天,让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刘祥平老师的点点滴滴。

        刘祥平老师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幼家贫,但酷爱读书,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开始在村里和周边几个村子当老师,他积极动员村里学龄儿童上学,只要能上学的,一个也不能少,有家庭困难的孩子家长不愿让孩子上学,他就反复去做工作,他说只要孩子想上学,当家长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他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有困难他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他的教学质量多年来在乡里是一流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他教过的一个姓候的学生,上初中后因家庭特别困难辍学,刘老师知道后三番五次到学生家里做工作,他对家长说,这个学生基础很好又好学,将来肯定有前途,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共同克服,他亲自把学生送到了学校,该学生在学校里发奋读书,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轰动,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及家长们的热情,村子里尊师重教、崇尚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了。

      刘祥平老师对教育情有独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晚辈中也有10余人从事教育工作, 现有大学教师3人,博导硕导都有,中学教师8人,他的女儿当教师,儿子从事行政工作,援疆时曾代表单位参加全国扶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女儿的孩子去新疆支教,被评为县最美援疆教师。

      我们没有见到刘祥平老师,他虽没在家,但他栽种在家门前的鲜花盛开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社会需要人才,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皇路山村极高的升学率,诚然离不开各级的关怀、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这与刘祥平老师几十年来的呕心沥血是分不开,他功莫大焉,对皇路山村来说,有刘祥平老师,确实是一种幸运。

      愿我们能够遇见更多的刘祥平老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核心提示:(河曲政协征稿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己。今日的美丽河曲,由历史的尘埃里走来。千年轮回,...
    晋北文化阅读 3,532评论 0 0
  • 风飘絮/文 每个节日都有纪念的意义,春节尤甚。 春节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迟,从年夜开始,到大年初五初六,日子开始平凡简...
    六月长河阅读 3,502评论 3 2
  • 前言 第一部分:农家院,小书屋 第二部分:小书屋,大舞台 第三部分:遇见最美的自己 后记 1 我的读书经历 山东省...
    天涯海角慧眼阅读 9,742评论 0 8
  • 村名的来历 根据有关村名的分析,村名的取得,有的是按最先立村居住人家姓氏所取,有的是按村子的位置地形而取,如李家坪...
    晋北文化阅读 5,118评论 0 3
  • 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打开电子地图,定位到一个山村,放大,再放大,通过卫星的天眼,俯瞰审视这个生我养我的村庄。南太行...
    鹤楼浅唱阅读 4,314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