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撒谎是一个坏毛病,对于生活的危害极大,一旦养成撒谎的习性,就很难改正了。因此很多家长对待小孩子撒谎,听风便是雨,甚至风雨欲来“鞭”满楼,但是野蛮的诚信教育真的可以吗?
好友小品平时是一个很乐观开朗,品行端正的女孩子。前段时间见面闲聊的时候,说起了她小时候的一件事情。那个时候她才十二岁,刚上六年级。农忙季节姑姑让她去帮忙照顾当时还是个婴儿的表弟小九。小品在姑姑家呆了十来天,可是却没有帮上什么忙。有一天,姑姑有事外出了,把小九交代给小品,小品决定好好表现一下。
但是意外的是,那天小九却特别闹腾,一直哭个不停。姑姑的婆婆路过听见了就问:“小九怎么了?”
“不知道呢。姑姑出去了就一直闹。”小品有点不安地回到。
疼爱孙子的婆婆不放心小品,就留下来照看小九,小九一见自己婆婆,哭声就小了。小品有点沮丧的感觉,自己好像并不受小九欢迎呢。
一会儿,婆婆突然想起厨房里还煮了东西,就把小九交给小品,自己跑进厨房。看到婆婆走后,小九又重新哭了起来。小品没有办法,只好用背带把小九绑到自己的后背。姑姑每次这样做,小九就不哭了。
正用力调整姿势时,也许是因为用力过猛,小九竟然从背带里摔了出来,一头“咚!”的撞到水泥地板上!
那一刻小品吓得惊呆了,一动不动地看着表弟突然高分贝地哭个不停,脸一下子都火辣辣地红了。紧接着,她赶紧抱起小九安抚。后来婆婆也立刻跑出来问:“发生什么事?”
“没事!”几乎是无意识地,小品立刻应道。
“是掉到地上了?”
“没有!”小品还没有从惊吓中回过神来,当时她唯一的反应就是逃避此事。
“我听到咚的一声了。掉到哪儿了?黄泥地吗?”小九婴儿车的地方刚好有一半是水泥地一般是黄泥地。黄泥地比较软,水泥地比较硬。
小品默不作声,这时才回过神来的她知道自己的谎言一下子就被识破了,而对方还是往好的方向想了。她不敢告诉她,小九是撞到了水泥地板上。她想将刚才的事情说一遍,可是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撒谎者!骗人!做错了事情还撒谎!”
后来姑姑回来后,婆婆就告诉姑姑小九掉到地上了,其他再也没有说什么。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地就过去了。几天之后,小品就回家了,之后再也没有去过姑姑家。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九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健康的小伙子。尽管那件事并没有给小九带来太大的伤害,但是小品依然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是因为她对小九很内疚,尽管那是一次意外。更加因为从那件事起,自己从此多了一个身份——撒谎者。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撒谎是可耻的,一旦撒了谎就要受到惩罚。但是人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的,当大脑得知某情形对本人有害的时候,它自然会尽力避开此情形。小品当时的反应其实就是类似这样的神经反射。恢复理智的小品,知道这样做事不对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所以这件事情足足拷问了她十几年。
从小我们接受的都是完美教育。要说专注力,就得如陈毅吃饼沾墨水,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要说俭朴,就得如雷锋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说集体精神就得如龙梅和玉荣那样为集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一开始接触到《飘》的时候,主角斯嘉丽的勇敢和自私一下子戳伤了我的眼睛,我从不知道原来这世界还可以有这么不完美却那么美丽的主角。
这个世界很不完美,甚至是千仓百孔错漏百出,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却斤斤必较。小品之所以这样,对小时候的一件小事着意十几年,就是因为她的身后有一对非常严厉又严谨的父母。小品从小就被教导不能撒谎,是听着撒谎的孩子是要被吃掉的故事长大的。过了相信童话的年龄后,父母不仅对她的每一件事情都细细盘问,一旦发现撒谎还会羞辱她,说她是一个一文不值的骗子。
孩子撒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一旦撒谎,父母就强行把撒谎和他们的品行扯上了关系。有实验表明,为逃避惩罚是孩子撒谎的最主要原因,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的自我保护。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认为,对于一个四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如何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一般看父母的脸色。因为害怕父母生气,孩子做错事后的本能反应就是不承认。于是,就会撒谎。还有一些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尤其是孩子们在一起“吹牛”就更加夸张了。
网上有报道过一件事。一个爷爷发现自己孙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额头上青肿了一大块,那段时间刚好又报道了另一些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连忙神色紧张气势嚣嚣问:“是不是老师打你?”孙子连声应是。后来第二天爷爷就大闹幼儿园。幼儿园调出监控一看发现小孙子原来是和小伙伴们玩不小心摔倒的。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孩子的撒谎几乎都是来自恐惧。”孙子看到爷爷神情不对,问话中又带有暗示性语句,肯定就不敢承认自己和小伙伴胡闹。
怎么样才能避免孩子撒谎?一,当孩子撒谎时,不要对孩子使用恶语言。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二,找到孩子撒谎的根源。孩子撒谎大多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惩罚,或者是为了讨父母欢心。三,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要xx,妈妈(爸爸)就不要你了。”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四,避免给孩子心理上施加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如果那只是一次无伤大雅的小小谎言,可否请你,好好珍视一颗正在成长的心。对于孩子,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和颜悦色的鼓励,少一些咄咄逼人的追问,也许在教育孩子讲真话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