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中毕业。坐通宵的火车去济南参加新生报到,第一次离家数百公里,紧张,兴奋,情绪混杂在同样混杂的车厢内。仗着自己开学较早,于是给几乎所有知道我去外地上学的朋友发短信,夜晚10点多钟,收件箱里满是一路顺风的祝福。那时,很喜欢和人告别,它意味着我有近半年的时间可以脱离父母,尽情容身在另外一个城市无拘无束。心怀着朋友短信中的等你回来,在另一个对他们来说因为我在而多一层印象的城市,过着有恃无恐的生活。
2011年有次坐夜车返郑,车在漆黑的省际铁路上行驶,我在车厢里给朋友发qq,明天来接我啊,明天早上我想吃鸡肉卷啊,明天我早上六点多出站了就得能看见你呀。早晨六点多,就会有这么一个人,点好了鸡肉卷在车站等我。那时喜欢回家,单方面自私得以为只要自己到达,总会有好朋友在约好的地方等着接我。已经开始逐渐习惯在郑,济两个城市穿行,也开始学习在近九个小时的车程里如何不无聊的度过,毕竟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身处于陌生的人群之中。慢慢得,开始会调侃对面坐位其他学校的同级学生校规奇葩,也会听有几年旅途经验的邻坐大哥聊他的故事,只是每次发车前,不再会数着QQ在线数对闪着彩色头像的那群人发一句,我走啦,等我回来。告别的人数从一个峰值,按阶段呈阶梯式递减。
2012年从河北回济,凌晨四点到站,太早,没有给去看望的河北朋友报平安,自然也没人接站。凌晨四点的济南东站,过一个马路就能到达的大明湖氤氲着潮湿的气包围着自己,冷得厉害,试探性地向身边和我一样瘫坐在草坪里的小伙子借外套,两个人在没有亮光的东站广场聊行程经历,突然短信声响,知道我行程的那个河北朋友发过来消息说,查了你到站的时间,大概是这个点儿, 闹钟响了,你该到站了吧?四月的天亮的很晚,我猜和自己说话的小哥一定没看不到只点头不说话的我在偷偷抹眼角。那时开始,一下子开始讨厌告别,开始不喜欢为什么要有一个人要带着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念去远方的行为。后来《惜别》写过这样的描述 “就像有时我们家里边来了一个客人,有的时候送到楼门口,有的时候送到楼下,有的送到小区门口,有的送出去还要继续往前再走一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谊所在,所以每个人送的路,有长有短。”时才接受懂得,也就从那时起,开始尽量送每一个告别的朋友走到路口转弯或是上车进站,特别是人在外地时。自然还不知几年后会蓦然发现,凌晨四点钟会专门定表问你到没到的朋友,会顶着寒风的冬日早晨在车站带早餐等你的朋友,虽然仍是关系如此亲密友好的伙伴,也会莫名其妙的失联好几年。
2013年到2014年,不断在花式告别与被告别中度过。由于暂留济南,自发送过很多实习及毕业要离开的同学。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车站的人涌当中,看到他们坐的车转过路口,心想总有一些人会被打上一个叫永不再见的标签,就反问自己的送别是否会因此多些意义?生活总交织着各种遗憾与不情愿,而我也愈发觉得原来相信的很多东西,比如我们会和很多认识的人一直认识下去,后来也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这一年上车前,再不会去看需要告别的名单,并一一发去行程以求顺风,大家开始比原来的任何时刻都要忙。如非必要,一定不会让接站的朋友跑大老远去迎,开始上车以后就塞上耳塞,估计出行程里能做完的很多事并去做,比如写这篇文,不再会去想邻坐来自哪个学校,对坐又经历过怎样的趣事,学会了不管在离车顶只有数十厘米距离的上铺,还是椅背呈90度角的硬坐位,都能比平躺在床上更快睡着的技能,熟悉了这一些总能自然免疫掉一些因告别而产生的负面属性,说到底无论去哪里,都是对出发地的一次告别,而目的地,总归是有人在等你。
2015年,郑州到泰安的夜班列车,5年前第一次远行,也是同样的时刻。那时我邻座读研一的同乡姐姐去济南见男友,如果顺利,今年肯定结婚了吧?五年里,曾短信祝顺风过的朋友里,也有不少已经成家了。那时第一次看到泰山,清晨的雾气萦绕在山间,我觉得这城市真美,五年里,无数次经过,也n多次停驻,无论云雾萦绕,烈阳焦烤还是风雪寒天,它都比以往每次看到的都要更好更美。那时遭遇一场骤降的雨,把人困在一间小房屋檐下,五年里,躲过雨的屋檐在城建中被改造,这里的雨却还是一样让人没有防备,所幸,雨夜过后的第二天仍是晴天,天很蓝,我很好。
我们总在告别与被告别中一次次相遇,五年里,才终于学会一个从未有人教予的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如此,我便 对已经到来的离别没有太多的恐惧。书友会的朋友早我一天去泰安,雨夜那晚我问他收获如何,他发给我这两张照片,至此结尾,愿我们如初升明日般,一如少年。
2015.08.25 夜
写于返郑列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