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恢中国,地大物博。且其中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浩瀚海洋,经上下五千年万花筒式的容纳,关于思想文化,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文化精神组成物,而其中一种便为“中国精神。”
那么试问什么是中国精神?是王侯将相,黎民百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念之间的爱国之情。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兼爱之心。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崇高善意。是莘莘学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寒窗数年不惧满首华发的自强不息之精神,是桂冠正居,两袖清风的清廉思想,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勤,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之情,是各自安好于世界的和平之音。
而我认为,且另有一种精神是能够表达出中国内心底处的思想,它存在于我们的世界,又游历于万众之间,它在我们的心中回荡着,永远挥之不去,那种精神就是--兼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万众之心,兼容了一切又一切的王土,兼容了一切又一切的民族,兼容了一切又一切的世界文化……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这是发生汉朝时期的关于兼容的史例。时汉武帝想加深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于是打算派张骞出使西域,但是由于匈奴把西汉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给占领了。于是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去收复被匈奴占领大汉的疆土,分两路北上,庆幸的是卫青,霍去病收复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并且把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的地区。紧接着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困难重重,最后成功的让中国大陆与西域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往来,加速了文化的融合,提升了各方政权的认同感,并且西域地区愿意向西汉称臣,让西汉领导。西汉兼容收复了他们的国土与民族,兼容的多民族的存在与和平共处。自武帝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匈奴不再侵犯西汉,且在元帝期间与汉请求再结“亲家”,而西汉皇帝欣然接受。
何为兼容,即是包容与配合,即是西汉兼容各民族,即是西汉身怀兼容之心再次容恕匈奴。这是国与国直接的兼容,道出了“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的的境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犹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时,反响热烈,社会各界都欣然接受这新的制度,新的构想,并且得到了港澳台人民群众的认同。直至九十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了了中国。中国实行了一国两制的制度,承认它们的制度五十年不动摇。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就是,一方对一方的兼容,这就是两种制度的包容与配合,这就是两种思想在一国之间平稳的交融。
犹记得“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得意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这耳熟能详的歌曲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清朝时期,张吴两家之争轰动于当地,两家据理力争,相持不下之际,各自找后路,结果被一纸书信“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了解了事端。之后两人互相让了三尺,形成六尺之巷。此一件小事千古流传,轰动了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一全长100米、宽2米的小巷却容下了两家之情,化解了争执,这就体现出了兼容之精神。
这何尝让的是地方,这是让出了两家宽广之心,让出了有容乃大的美德,让出了中国兼容的精神。
中国精神,兼容的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精神灵魂的化身,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基础。
茫茫大国,有容乃大,有兼乃国,中国的兼容精神阐之不尽,述之不断,它深藏于万众之心,也体现于万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