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现金是如何流转的?

银行与银行之间是怎样往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感到很好奇。其实,商业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业务,都是通过中央银行来进行的,其主要机构是票据交换所。

很长一段时间,银行与银行之间债权债务的清算,是各家商业银行自己把收到的收款票据送到各应付款银行去收取款项,从而结清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

这种方式虽然当天就可结清业务,但工作量极大,容易出错,而且还很不安全。

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各商业银行的收款员开始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进行票据交换,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由此,这种专门从事票据交换的票据交换所便正式出现了。

最初的票据交换所,业务非常单一,仅限于各家商业银行自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实际上,每家银行的票据交换依然是自己进行的。

后来,人们发现在所办理的业务中,每家银行所发生的票据几乎涉及其他所有银行,任何一张票据有收款银行就必定会有付款银行,有付款银行也必定会有收款银行,所有应收、应付款项的总额一定是相等的。

实际上每家银行就没必要去一笔笔清算,只要把每家银行的应付款和应收款总额与应收款和应付款总额轧差成净额,每家银行只要收入或付出自己应该收到或付出的净额就行了。这就是“轧差”这个概念的出处。

比如,甲银行和乙银行当天一共有1000笔票据往来业务。按照过去的工作程序,甲银行和乙银行员工需要对这1000笔业务往来一笔一笔清算,这样的清算方式工作量大,出差错率高。

而通过净额结算,工作就立刻变得简单了。此时,甲银行只需把这1000笔业务的收入和付出金额汇总,便可得出收入与付出的差额;乙银行也同样。

假如这个净额在甲银行为收入500万元,表明当天甲银行应该从乙银行收回现金500万元;那么在乙银行就一定是付出500万元,如果有出入那就证明汇总的结果有误。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所有银行交换票据只要统计支付与收入差额这一笔金额就可以了。再细分解一下,有以下几个流程:

1)交换前,每家银行先把应收票据按照不同付款银行,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类整理,计算出应该向每家付款银行收取多少金额,以及他们的汇总金额,填写票据交换计算表。

2)交换时,每家银行把应收款票据分别提交给各付款银行,同时接受他们递交过来的应付款票据。核对无误后,计算应该付给各银行多少款项,以及他们的汇总金额,然后填写票据交换计算表。

3)每家银行根据自己的交换票据计算表,比较应收款、应付款总额,轧差净额,填写交换差额报告单,持单与票据交换所的总决算员办理最后的款项收付。

由于每家商业银行和票据交换所都有在中央银行开设的活期存款账户,所以这种收付差额可直接在中央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内进行转账。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在票据交换清算中负有最终清算责任。

另外,对于中央银行来说,无论这样的清算任务多么繁重,也无论要面对多少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都可以把所有清算任务分为同城和异地两大类来进行处理。

A.同城票据交换工作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的。不同国家的票据交换所运作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各银行联合举办,有的是中央银行直接主办,但无论如何,票据交换之后的应收款、应付款总额最终都必须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才能实现轧差。

B.异地票据交换,是指不同地方的银行之间相互进行的资金清算。但无论如何,异地票据交换都必须通过中央银行统一办理才行。

中央银行在票据结算中,一方面,负责完成众多商业银行最后的资金清算任务;另一方面,只有中央银行出面支付清算才能提高清算效率,加速资金周转。

中央银行在为各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同时,也能从中了解、掌握各家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转情况,以便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