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珍贵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窗含东岭千秋雪,门望南山万木春!这是我照猫画虎对故居的写照!
我出生在辽宁省最北边的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山村里,环村皆山也。东岭是通往辽宁省的唯一通道,还有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路通向吉林,家的前方二三百米处是南山,树木丛生绵延数十里,望不到头。村里大约有三四十户人家,象《桃花源记》描述的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惜陶渊明没有来过,这里应该就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在高中时,父亲调到乡里工作,我们一家也搬离了这个闭塞的山村,后来我在沈阳安家,父母随妹妹一家搬到了县城,家族中还有四姐和三哥家留守在老家。上个月回家看望父母,开车陪着父母回老家看看,他们均年过古稀,头发花白,身材不再挺立,步履不再从容。如果他们坐公交车去(舍不得打车),下车后还得翻过东岭,这对他们的腿脚是个很大的挑战。在车里我们东拉西扯地聊着老家的家长里短,免去了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乡愁。
跟随着中国改革四十年高速发展的步伐,老家的变化非常大,家家都有工业化的农耕设施,大大提高了效率,干活也不那么辛苦了,不象我小时候那样靠一镐一锹一亩一陇的去打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好多家的院子里还有个简易的小型浴室!大山里的网络也非常好,随时视频聊天,四姐的微信里还有同学群、歌友群,不亦乐乎!
东岭是横亘在老家与外界间的第一座山峰,我上小学的时候,和村里几个同龄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和饭盒翻过东岭,走大约五里地的路;上初中的时候,翻过三座大岭去乡里的初中住宿,有一半的孩子因为交通原因放弃了学业。现在早就已经有直通县城的公交,水泥路修到了每户人家的门口,国家的准确扶贫政策也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具体家庭,生逢盛世啊!
村庄里冷冷清清,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街上零星坐着三三两两的上了年纪的人,无百聊赖的闲聊着。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更听不到儿童的吵闹声,孩子们都在长辈的陪同下去县城或更大的城市读书去了,他们年轻的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有时想,现在的孩子真不幸,他们被打造成学习的机器,永远感受不到我们小时的轻松、快乐!
又见到我小时教过我的老师,我简直要认不出她了,皮肤黝黑,身材瘦削,两眼空洞无神。她在我小时一二年级时教过我,那时二十出头,肤白貌美气质好,眼如秋水,教我什么知识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向我父亲夸我有“正义感”(这句话我一直影响着我,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尽可能做个好人)!短暂的代课后,在村里嫁人生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再后来男人病故,一个人拉扯孩子,孩子大了离开家乡......,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是这一代人的人生缩影。
四姐家的房后有人家在打井,我走过去看热闹,有一台钻井机械正在作业,同乡过来打招呼,我问他要打多深,他说估计要打80---100米深。记忆中小时候农村都是靠人力挖井,打个二三十米就冒水,我家门口的那口井就是父亲挖出来的。那时感觉到处都有清泉,累了渴了就到泉边捧水喝,清澈甘甜!而现在,南山下的那条河几年前就干涸了!
人类的幸福都是以地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奥巴马曾说过:“如果13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他其实说的是实话,合理不合情!难道只有你们美国人可以过好日子,而别人只能过苦日子??所以这问题无解,全世界的人民正在为谋求各自的幸福生活一起努力着将人类推向灭亡!我还是怀念儿时那个落后却简单快乐的年代。
四姐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在村里算是读书较多的,从我很小的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逃离”山村,长大以后不干农村活。记得我大约七八岁时,她不知从哪听说东岭那边的一个山崖下有神仙显灵,佑人前程,她和几个同伴大半夜去磕头讨药,回家把半小碗“神水”倒在我口中,现在想来那就是树叶上的露水!那时和伯父一家在一起过日子,十多口人,热热闹闹、和和睦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一直觉得愧对老家,觉得没对老家尽一份绵薄之力,无颜见江东父老。唯一的贡献是我一不小心考上了大学(村里第一个),多少起到了示范作用,让家乡父老们知道了考大学不是天方夜谭,据说前些年读书之风蔚然,每年都有高考成功的!我考大学当然不是因为四姐求来的“神水”显灵,而是因为在初二农忙假回家干活时,一个人带着锄头去锄草,在烈日下我咬牙干了一个下午,精疲力竭,后背被晒得火辣辣的痛了好几天----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让父母和老师督促我要好好学习!哪有什么“少年壮志不言愁”啊,刀架头上谁都能考上清华!!
走在熟悉而陌生的村子里,我突然想起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写的《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年代),写的是当下的日本,老龄化、少子化、低欲望、无活力,我觉得这分明写的就是中国当下的农村!我无法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会是什么模样?“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让我内心惶恐!
临走的时候,四姐三嫂不由分说的拿出攒下来的所有的农村鸡蛋,如果凑不上整数,就去向邻居借,那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永远都在!在东岭上,我忍住没有回头张望,不用看,那幅画面已经烙印在脑海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最具魔力的地方,不管你走多远。项羽在取得咸阳处于人生最高峰时的想法就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而刘邦也是在当皇帝后回老家沛县与乡亲畅饮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大风歌,每年春节当我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世界上最壮观的中国春运军团,我都热泪盈眶!
“宦达到头思野逸,才多未必笑清贫”,每当我踏上东岭俯视山村的袅袅炊烟,耳边就响起许巍的歌:“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故乡,你总为我独自守候沉默等待......”
东岭就象一个最最忠诚的守望者,默默的注视着我的家园。南山脚下有四姐、儿时的老师同学、那些和我拥有同一片蓝天的人们,还有我一生中最美丽纯真的记忆----“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唉,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