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能消耗更多热量?-食物热效应



太长不看版本
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的比例能提高代谢
太多蛋白质会胖推荐:鱼、虾。鸡胸、鸡蛋、牛奶


在“过午不食会瘦吗?”“晚上吃东西居然不会变胖?”--来聊聊代谢一文中我曾经提过人体代谢有三种方式:础代谢,食物热效应TEF,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和活动我们暂且不说。今天我们研究研究怎么从“食物热效应”下手,最大开发食物热效应的消耗来实现吃不胖的问题。



-------------------------------

什么是食物热效应?


就是我们吃食物的时候为了消化掉他们也会消耗一部分的能量。


专业解释: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静息能量消耗。也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消化程度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一般我们吃下去的有哪三类呢?


碳水化合物类(大米、小米、包子、面条)蛋白质类(肉、鱼、蛋、奶)和脂肪类(炒菜的油脂、)


那么消化他们各产生多少能量呢?碳水化合物食物的热效应为本身产生能量的5%~6%,脂肪为4%~5%,蛋白质为30%~40%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女生基础代谢1200大卡。为了减肥,她只吃够基础代谢1200大卡。她吃进去的1200大卡中


全吃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为1272大卡;

如果她全吃脂肪代谢为1270大卡;

而如果她吃蛋白质的能量代谢为1680大卡。



大家是否有吃饭吃的满头大汗的感觉?这正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食物热效应通常表现为机体散热的增加,一般在人们进食一个小时候左右产生,大约3个小时后达到最高峰,4小时左右恢复正常,蛋白质类食物的热效应持续时间更长,可达7~8小时。


所以这个热效应不能维持一整天,而是几个小时。


-------------------------------

这是不是所谓的“负能量食物?”


不是。许多人口中鼓吹的“负能量食物”是说吃进去的食物消耗它的卡路里,大于它本身的卡路里。


比如一个苹果100大卡,但是消化需要120大卡,于是吃进去啥也没吸收,还自己贴补上20大卡。这样的食物是不存在的。



食物的热效应不等于“负能量食物”没有哪一个食物吃下去消耗的能量比吸收的还多的。


如果有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它们就是“bad food!”完全不能提供能量还要消耗我们的能量。


任何食物吃下去的能量吸收都是大于消耗的!包括蛋白质。



-------------------------------

是不是使劲吃蛋白质就能瘦?


当然不是。蛋白吃多了会伤身体,肾脏负担大不说过多的蛋白质还会转化成糖类和脂质物质。也就是说,蛋白质吃多了也会变胖的!!!


即使我们都希望所有的蛋白质都能变成肌肉贴在身上,但,有时候,蛋白质就爱任性的挥霍自己。


-------------------------------

如何利用食物热效应减肥?


我们的饮食中,不可能单独摄入某种食物,大多是脂肪、碳水、蛋白质混合的饮食。这样搭配的饮食可以帮我们把代谢增加约10%。


我们要做的是在混合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的比重,就可以提高食物的热效应。


比如早餐吃包子的时候配一杯无糖牛奶,中午吃饭至少一份肉菜,建议鸡胸肉、鱼或者虾。


晚上选择一小份肉和蔬菜的组合代替喝粥吃馒头或者玉米的搭配。



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代谢。不愿意运动的减肥大族可以利用起来。


总结:1、蛋白质不要吃多

2、少吃多餐对提高热效应没用

3、总摄入不要超过基础代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