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一点感受

中午读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看了很有感触。讲的是人性“残酷”的真相,弱者与强者,看了之后觉得好像社会是这样。

弱者相信了社会灌输的所谓“道德”,向“道德”交代,强者只向“结果”交代。强者和弱者不同在于,弱者容易成为老好人,任人欺负摆布,在别人的计划中,只是一个棋子。而高手会打破,破局,或者布局,是一个棋手。这几句话有点禅意,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想想自己在一段关系中,似乎是慢慢把自己变成一个弱者,导致失衡。

做一个棋手,而不是棋子。意味着动自己的脑子,对于人和事情,对长辈、领导,别人的话,不是只知道服从,要自己有个判断。很多时候,自己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定位成木偶人,只知道按照别人的话去做,没有主见,这是错的。今天看的另一篇文章说,要让自己被听到、被看到,这样自己才会越来越自信。我想确实是这样。不管对与错,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别人的看法也只是一种看法,也不一定对,那自己又何必害怕呢,就勇敢一点说出来就好了。

社会的资源是一块蛋糕,它是有限的,社会上的人们难免地在争夺这块蛋糕,而你能得到多大一块,取决于你在这个金字塔中的位置。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和底端的人,肯定是天差地别。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说,要想让别人为你效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别人他想要的。就像你用鱼饵去钓鱼,而不是用人类爱吃的奶油和草莓钓鱼一样。有人缺钱,想要金钱;有人不缺钱但缺乏情绪价值,希望有人给他提供情绪价值。所以说,最大的帮助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只是其次。不管怎样,人人都喜欢被欣赏,被赞同,被称赞,这是共通的。人都喜欢变好看,喜欢美的东西,尤其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那些美容机构因此这么火。

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重要性,其实人人都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并不放在心上,人都关注和自己有关的东西。别人的事情,最多只是个谈资或八卦,不会重视。举例说,如果是别人请客,浪费再多,自己也只是感叹一句,也就结束了,并不挂在心上,也不会心疼。如果是自己请客,浪费了很多食物,自己就是切切实实地感到心疼,那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次聚餐一对比,就很明显。不是你花钱、你付出的东西,你根本不会心疼,只会站在旁边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老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话虽然难听,但是道出了人性!

这就让我想到“共情”的概念,人真的可以对别人的事情百分百共情吗,或者说70、80%的共情?我觉得很难,对于别人的事情,尤其是遭受的厄运,不去幸灾乐祸,这就算是一个不错的人了。如果和这个人有结怨,说不定真的是幸灾乐祸。和幸灾乐祸,差不多的是冷漠,现代人很冷漠,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站在一边,最终越来越冷漠。我想,共情应该也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比如看到战争流血、地震灾害,人们基本的感情都是同情。但是对身边的人,如果是升官发财,能够衷心祝福的人有几个?如果是遭受厄运,那么可以共情的又有几个?至少对于自己来说,我觉得我的共情能力是有限的。

只有“坏的”好人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这里“坏的”并不是指绝对的坏,而是说你懂得坏人可能会使用的手段,你能洞察人心。看到这句我想到的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她的父亲是亦正亦邪的黄药师,而她也遗传了这一点,她能洞察坏人的恶心和手段,有手段,可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而不是像有郭靖那样,有的迂腐,容易变成烂好人。也因为这样,开始郭靖的师傅也不接纳她,认为她是坏人。真正的坏人,往往扮出好人的模样,欺骗普通人,但是骗不过真正洞察人心的人。就像大多数阴谋诡计都逃不过黄蓉的眼睛。想到这里,我觉得金庸先生是真的厉害,塑造了这么一个人物。现实中往往是这样,我们都觉得某个人表面上很好,是个正人君子,其实往往他在背地里做坏事,搞阴谋诡计。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坏人,其实也没那么坏。其实金庸很擅长塑造这种人物。黄蓉,赵敏都是有点像的。黄蓉和赵敏,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都会使一些手段,表面上看像是反派,但其实没有底线的事,她们不会做。而周芷若后期黑化,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就没有底线了。这是她们的区别。

所以,生活中,我们可能更需要警惕那些看起来很好的人,那些看起来很好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好,因为你并没有洞察人心的能力,被假象所迷惑了。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个烂好人,要能看清楚坏人可能要使用的“手段”,不要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自己凭着一点印象直观判断的,往往不是很准确,不能单凭着几次接触就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俗话说,日久见人心,相处时间久了才知道这个人究竟怎么样。如果时间久了,你还是不能发现身边的“坏人”,说明对于洞察人心方面、识人方面你还是很欠缺的。

以前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只是沉迷剧情,剧情之外的都不太会想到,也从来没认真分析过剧中的人物,还真没想过人物的性格、角色问题。实际上,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人物,或许有夸张,但是一些特质,我们是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发现的。人性是共通的,小说塑造的人物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因为他真实,体现了人性,他不是一个神仙,不是脱离实际的,所以我们爱看,愿意沉浸于小说里的故事。总之,认人、识人是门技术,平时要多留心,多思考。如果不思考,光停留于表面,被假象所迷惑,那样不管你接触多少人,都是没有用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