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人的诗歌启蒙篇,莫过于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据说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
骆宾王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中,天资聪颖,有神童的美誉。他为人清高耿直,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与官场文化格格不入,他的职业生涯非常坎坷。
话说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担任侍御史,相当于现在纪检委的官员。因为他看不惯皇后武则天专横独断把持朝政,在给唐高宗李治的报告中讽刺武则天,触怒了武后,被诬陷贪污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骆宾王创作了下面这首诗: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西陆:指秋天。
(2)南冠:指囚犯。来源于《左传·成公九年》,楚国的钟仪带着南冠被囚禁在晋国军府的事情。后人常用南冠来比喻被俘的义士或有节操的囚徒。
(3)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作者正当壮年。
(4)白头吟:乐府曲目。据传西汉的司马相如当官后,对卓文君爱情不专一,要娶小妾,卓文君写下《白头吟》表达自己哀伤的心情。
整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秋天蝉声哀婉,身陷囹圄的我不由得生出阵阵悲伤。我正值壮年却已是满头白发,又怎么能忍受住那黑翅的蝉发出的哀鸣?秋露浓重,蝉儿展翅难飞;寒风瑟瑟,轻易的把它的声音淹没。就像没有人相信它的高洁一样,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冤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华姐姐在第二篇中比较详细的讲了五言律诗这种诗歌形式。
这首诗借物喻人,以蝉自比,表达了骆宾王对自己含冤入狱却又昭雪无望的深切哀伤之情。
第一二句就直接表明蝉声引起作者的哀思。用”南冠“这个典故来暗指自己的为人。
第三四句,用了对比和双关的手法。”玄鬓"对比“白头”,暗指自己仕途坎坷,虽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几经辗转,岁月蹉跎,如今却一事无成,深陷牢狱中。更用卓文君作《白头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对国家忠心耿耿,奈何执政者却辜负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双重双关的用法不得不让人佩服他高明的写作技巧。
第五六句写蝉的处境艰难,实则指朝廷的奸邪力量让自己有力无处使,有声不能发。
第七八句作者直抒胸臆,用蝉的高洁自比,说出了含冤入狱的悲愤和无人相信自己的绝望悲哀之情。
骆宾王的这首《狱中咏蝉》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被誉为“咏蝉三绝”,但表达的感情却各有不同。
清朝的施补华在《蚬佣说诗》里提到: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该评语真是一针见血。
骆宾王后来怎么样了呢?他的冤屈有没有得到昭雪?
据史料称,骆宾王入狱后的第二年,恰逢唐高宗大赦天下,他被放出来了。680年,他被派到临海县做县长。因无法适应官场,就辞掉官职去了扬州。
到了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掉了唐高宗,立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帝,也就是唐睿宗。那时骆宾王正在徐敬业的府上做幕僚。
这年的9月,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后,不仅没生气,还大大的赞赏了骆宾王的才华。
到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