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期放假时,哥哥带回来一件粉紫色的短袖圆领衫,是学校发给一些获得荣誉的学生的,让他们平日(不上学)或者便服日(每个学期有一天)可以穿,是一种学校给予的荣耀。
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昨天在整理衣物,将春夏季穿的衣服收起来一些,拿出一些秋冬准备穿的衣物时问哥哥,为什么夏季一直不愿意穿这一件衣服。
他说他其实很喜欢衣服的颜色,但是因为是红(我认为偏粉紫)色的,他穿到学校以后同学一定会笑话他。
给同学起外号、嘲讽同学的生理缺陷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校园文化,
除非孩子成为意见领袖或者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记得是17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在深圳大学校内体育馆外搞了一个换书活动。活动现场有一个妈妈谈到自己的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伤心,泪流满面。
她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出生后她就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大一点她就带着孩子读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她非常开心。
等到孩子上学以后,她发现孩子看书没有以前少了。开始她以为是孩子的学业影响到看书,后来才发现孩子是偷偷玩手机游戏。原来是同学都玩游戏,课间时间都在讨论游戏,她儿子不玩游戏就无法加入同学圈,被边缘化。
为此,懂事、听话的儿子开始和她有了冲突。
她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建议她先不要和孩子冲突,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孩子需要同学的认同。
我们建议她去学校和班主任沟通,看看能不能安排放学前的一点时间让她去班上给同学们讲故事,培养集体读书的环境。
过了一段时间再遇到她,她很开心。
她说她听了我们的建议去找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非常支持她,每周都安排专门时间让她去学校给孩子讲故事,还带动其他家长参与,现在班上的阅读气氛好了很多,孩子玩游戏也能控制时间了,各方面成绩都不错。
所以,孩子要不就成为意见领袖影响同学,要不就被同学接纳,这样孩子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被边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能力不够,家长就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