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还剩不到5周的时间。时间的滴答声好像越来越大了。没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复盘过去的一年,然后展望新的一年并制定很多目标——以便于到了来年这个时候复盘:哦,果然又都没有实现。
我在2018年的时间里,如果说做了1-2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的话,那想必是加入了一家神奇的公司,并在这个神奇的公司里参加了一个神奇的活动——那就是21天写作课。
没有内容却要做输出是很危险的,因此要激励自己看很多书。LEAN IN 这本书其实以前粗略翻过,只是没想到在这个时刻看起来会有别样的感触。
这篇随笔主要讲关于第四章我的一些想法:
方格架而非竖梯
职业生涯如果用竖梯来类比,从组织角度看来过于等级森严了,从个人角度来看也会让人受限。但是如果是方格架的形式,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性而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经济形势不佳时,过于细节的规划反而是很难落地的。而灵活变通,寻找更多的可行性能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如今人人都在争当斜杠青年并非没有道理:太有目的性很容易扼杀掉别的可能。
选择工作的指标
如果问刚毕业的我,什么是一份好的工作。也许我会觉得五百强外企就是一份好的工作。
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把一些传统外企远远的抛在了身后。也许再过几年,经济巨头划分的格局又会有巨大的变化。
那么怎样的工作才是一个好的工作呢?
Eric Schmidt是这么定义的:
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当公司快速发展时,要做的事情就会多到人手不够;而当公司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时,就会人浮于事;公司里开始钩心斗角时,其发展也会停滞,每个人都会动摇。他告诉我:“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
归根结底:成长潜力就是选择一份好工作的重要指标。
18个月的小步快跑
长远梦想如果没有拆解和细化,将会永远只是梦想。之所以拆解为18个月,是因为1年太短而2年又似乎太长。
18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什么。
同时不断的设定关于新技能的学习目标。即使是痛苦的,也要不断的问自己和周围的人:怎样才能改善自我?
倒退也许是向前
Sandberg 拿她的一位律师朋友举例,说明人们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错过了绝佳的机会。网上也经常能看到“转行穷三年”的戏称。这让我想到了沉没成本的概念。
1、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2、沉没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误区: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如果执迷于沉没成本,损失会越来越大。就像人说的某些夕阳产业:“转行穷三年,不转行穷一辈子。”
然而,如果真的嗅到了好的机会,即使转行从头做起,看似倒退但从长远来看也是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