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仅有想象力,还有超人的智力的,而后者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凭借“博弈论”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天才。
1928年,约翰·纳什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
从小就很孤僻的纳什,宁愿整天钻进书堆中,也不愿和同龄的孩子玩耍。那个时候,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总抱怨纳什的数学存在问题,因为他总是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
中学之后,这种情况愈加频繁,老师要演算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几步就能解决。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
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尤其热情,当普林斯顿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是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而这样的人通常都有颗孤独的心。
1958年秋,这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男人的精神状态出现了问题,并在不久之后被送入了精神病院。之后的数十年中,纳什都被精神疾病所困扰。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林斯顿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徘徊着,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
他被称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
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
正当纳什处于如梦境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逐渐出现在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学、进化生物学、政治学和数学等领域中。
纳什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嵌入”、“纳什破裂”等。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而他本人却一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根据他论文的发表日期,想当然的以为他已经去世了。(博士期间发表的“博弈论”)
在前妻艾丽西亚的精心照料下,在同事的不断关爱下,纳什终于在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逐渐从疯癫中清醒过来。
随着纳什的苏醒,纳什迎来了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人们总是憧憬天才,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了解他们呢,梵高,莫扎特,纳什这些人都是天才,与顶峰越接近也就代表着与人们的疏远,人们大多只能不解地望着这些人,有多少人会像纳什的前妻、朋友那样用爱把发疯的天才们带回现实呢?
约翰·纳什的故事《美丽心灵》在2001年被搬上了电影荧幕,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天才人生。
后台回复“美丽心灵”,获取电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