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周日,是我和几个姐妹约好带娃爬山的日子。因为大宝3月1日就开学了,而寒假作业还没有完成,我担心如果我带着大宝一起去爬山,我家先生会无法接受,所以我只带了小宝。在当天凌晨我跟先生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希望我周日陪大宝做些英语作业,以我对大宝的判断,他还没到想做作业的时候,所以我选择按照自己的原计划执行。
2月28日凌晨跟先生聊天到3点多,失眠了一会后才睡着,睡眠没够。
3月1日如约去怕永嘉东蒙山,因为小宝爬累了,有情绪,我处理了半个小时左右,没有让他产生想继续爬的动力,我们只能中途返回。吃过饭,回程路上,我已感到头疼。
17:50左右到家,我抱着睡着了的小宝刚进门,听到先生和大宝在大宝房间吵架的声音,先生说“等你妈妈回来,你想去哪就去哪”。先生出来看到我,说“你回来了,我们离婚吧,小宝跟我,大宝跟你,你跟大宝搬出去吧。”我淡淡地回答“你说了算”。然后将小宝放到床上,去收拾有些许乱的厨房。中午厨房被他们动过了,桌子没擦,碗筷也没收。我做着厨房的事,梳理着这件事。
我并不怕离婚,我唯一放不下的是小宝。
我跟先生说:你现在在气头上,等你气消了,如果还是这样的想法,你可以再跟我谈。
先生说:我决定了,我看到陈睿就生气,我就会忍不住骂他,我自己气得不得了,对他也不好。你对他的方式他能接受,对他也好些。我不想再撑下去了。陈睿的生活费我会负责,房子你去租半年吧。
我说“好的”。然后把租房信息发出去,告知先生我尽快搬走,现在我先把厨房收拾好。
我去大宝房间,看到他坐在书桌前,调整情绪。他以为我想喊他做作业,我还没开口,他就说“等一下”。我提醒他把书皮包好,把想带走的东西先理一下,需要有所取舍。
他没动,过一会,他爸爸又过来让他不要坐在书桌前发呆了,让他做点事情。
我给我的姐妹们发了这个信息,我的感受就是“很突然,我有点难过,但可以忍受”。
然后继续做着当下自己想做的事:洗澡洗头发、把小宝哄醒陪他上网课做作业、叠衣服。跟中介沟通房子的事,中介发了两套房的视频过来,价位2000左右,这个价格是我每月现金收入的一半,但我对房子挺满意,仍然认为价格也能接受,因为这也成为我了解一些赚钱途径的一个契机了。
22点左右请大宝带弟弟去洗漱,我躺下睡觉。我头疼,很累,想休息了。
今天大宝真正开学了,我得送他上学,6:20闹钟响,大宝跑过来说“闹钟终于响了”,他已经穿好校服,看起来有些亢奋。我疲惫得起不来,有些烦躁,请他不要打扰我。我继续躺一会,他又来,我有些大声地责怪他早起为什么不能把时间用起来看看书,跑来跑去干什么。我有情绪在。
起床,洗漱,看到自己的烦躁,慢慢冷静下来。让大宝给自己弄早餐包子。等我出来,大宝依然兴奋地在我旁边跟我讲他今天为什么起这么早,昨晚睡觉的状态等。我给予了肯定。我也看见,当我不再承担起收拾孩子书包的事时,只是把老师的通知转发给孩子,让他自己去看、去了解,不带认为加工时,孩子已经能做到将自己出门以前的所有东西事先理好,包括书包里外的所有东西。孩子4年级时,我对他的放手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现在已经生出些许自主意识的大宝来说,我现在的放手,加上我现在的适时看见、肯定、鼓励,我相信孩子对待自己的其他的事情,也会向对待自己出门前的服装、书包的准备一样,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他自己来做,需要他自己来承担后果。这才是我要培养的孩子的最终方向!
后来在出租车上,我跟出租车司机聊起来,跟师傅夸我家大宝开学第一天起了个大早,开局不错。大宝一脸的骄傲。
到校,陪孩子走到校门口,我坐公交车到单位。吃过早饭,我决定跟先生再聊聊。我把我的第41篇日志发给他,告诉他“给你看我面对一件无力、不安的事情时我的内心旅程,这也是我内心真正长大、成人的一次次历程。”
先生说“这样的猜测很神经质”。
我说“是的,或许。即使是猜测,也的确是让我不安的事”。“同样的,你催促孩子抓紧时间做作业,希望他做到主动认真学习,你的最终目标方向是什么?你现在的做法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好好想想吧。”
他继续发截图凭证给我,说“星巴克看完书,去万象城看iPhone”。
当然,他能给我发截图凭证,我的内心肯定安定了一些,对他的信任可以多一分。但这并不是我发日志给他看的用意所在。我说“发你上面的日志,不是为了辨真伪,而是让你看面对我们无法掌控的事件时,我们怎么做到觉察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不怕搬出去,只是希望你能真的理解了你做出这个决定会带来的后果。不仅是陈睿的,还有小宝的”。
先生说“我对你很失望,对孩子很失望,对这个家很失望”。
我说“是的,你对我们充满了期待,那是你想要在他人身上实现的”。
先生没有回应。
我个人感想: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没有期待,就不会有失望。但是当我们把期待放到他人的身上,要求他人做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个“做到结果”的人也是跟你一样有独立思想的人呢?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他想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还记得对他的“尊重”呢?我们可以有期待,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所期待,这个期待的结果要靠自己去做。当我们对他人有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身做些什么呢?至于他人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如我们愿,这个并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现实。
这段话我并没有对先生说。我继续捋着这件事,先生昨天的言论是我之前经常会说的,只是那时候我跟他说,他不会有回应,所以我们一直没有离婚,断断续续拖到现在。那是在我们感觉很失望又很无力的状态下,很想很想摆脱眼中这种不受掌控的局面的真实想法!当我说出那段话,我的幻想是,只要我离开这个环境了,我就能解脱了,我能重新开启新的生活了。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越来越明白,如果“我”这个人不改变,即使我换了一个环境,我依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我的思维方式、我的信念系统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还是原来那一套。“我的思想创造我的世界”,用元卡表达,就是“压垮我的不是我的处境,而是我对自己处境的看法”。这也是我明明对先生已经很难信任了,也知道他并没有断掉同另一人的联系的情况下,我愿意呆在这个关系里的原因。因为这个环境对我来说,就是我最好的改变自己的机会!
捋清自己,看到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决方式,给先生发了信息“我有一个想法,你看看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我今天就可以搬家。搬家对我而言,最放心不下的仍然是小宝,无其他挂念。”“当初你说这个年级的男孩子,也是爸爸该介入的时候了,所以你主动把大宝接过去了。而且你说的是我只要管好小宝、烧饭就行。但毕竟你没有接受过训练,面对大宝的现状,你难以避免的就会被他的行为牵着你的鼻子走,你也难以避免的因为学校的通知而陷入到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中。”“你做不到,那就我来继续完全地负责大宝,其他你来担待。这样的好处,你的情绪无需被大宝的行为牵着鼻子走,你也不会因为看到我的“无所作为”而不满,我也可以每天下班时间跟小宝见面、陪他玩一会儿,兼顾到他的安全感建设。”“小宝周二、周三晚上、周六全天需要接送培训,课后需要完成作业的陪伴,你不一定愿意做。孩子的优秀,需要家长在他0-6岁之间的一点一滴陪伴,大宝的现状就是最好的经验教训。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将他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到了小学,你要面对他让你不满的学习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你衡量后反馈我吧。我尊重你理智状态下的决定。”
先生回复“等下午陈睿回来谈一次吧”。
我想知道先生想谈的是什么,我先有个准备,因为我有点担忧先生给孩子施压的方式,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给与力量的。询问他想跟孩子谈什么,他没有回复。我不再勉强,既来之则安之,继续修炼让自己安住当下的能力,不焦虑未知的未来,让自己的不变来应对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