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候,回家路上,远远看见一个老年人,正在拿绳子捆一个6岁大小的男孩儿的双脚,渐渐走近时候,看见男孩儿满脸通红,撕心裂肺的哭着,喊着,拼命挣扎着,我心中一颤,觉得,会不会是拐卖儿童的,刚好前几天刚看了《亲爱的》,对人贩子深恶痛疾,但是双脚已经不听从大脑指挥,发挥着不要多管闲事的精神,继续往前迈进。走出了大概十米远的地方,听见男孩儿挣扎的哭声,突然心中不忍,转回头去,冒着被揍的风险,上前询问情况,老年人自述是男孩儿的奶奶,我不放心,拉着男孩,问是否是他亲人,问话期间,那个奶奶的手也没闲着,努力的想捆住男孩儿的双手,往电动三轮车上面推。男孩自顾不暇,不理会我的话,哭的更惨了。这时,旁边来了一对中年男女,说这孩子太调皮,连奶奶都敢打,那么小都不得了,就该狠狠的打。那个奶奶边捆边恨恨地说,这孩子脾气死倔,跟他妈一样,再不捆着,天黑都回不到家了。通过对话,了解到,男孩儿父母都在外打工,奶奶带孙子在家,婆媳不合,男孩儿不愿意回家,想在叔叔家开的理发店里玩。于是上演了上面的一幕。
从看到这幅场景开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心里想着,如果同样的场景未来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那该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啊!我坚决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决不能!
我分析了他们的几句对话,大概就可以勾勒出这个家庭的相处模式,可以看得出隔代教育的长辈是如何对待幼儿的。父母为了生活,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婆媳关系不合,婆婆看不惯媳妇的行为,无法发作,就只能将不满投射在幼儿身上,所以,那句脱口而出的,“和他妈一样,死倔,死倔的”,是生活中,奶奶对孙子经常说的话。孩子经常在这种被连带否定的环境下成长,精神压力也是蛮大的。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母一方否定另一方,孩子将会变得像被否定的那一方。而奶奶的口头禅,无形中,让孩子在抵触母亲的同时,又学习母亲的行为方式。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如果将来,有什么原因,让我和我的孩子必须分开,那么我是多么的不情愿。所以,心里暗下决心,我不要和我的孩子分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要确保我的孩子和我在一起,我看到过太多因为各种原因,将幼儿寄放在爷爷奶奶家或者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父母关系,无法亲密,处理亲子关系,也是状况百出。身边有些朋友,是因为计划生育或者其他原因,被迫在小时候送到别人家寄养,有时候是爷爷奶奶,有时候是亲戚朋友家,一直住到上学,再接回自己父母的家,这样的孩子,心中实在是难以和父母亲近的,哪怕六岁以后的时光都是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然而,六岁以前的那段寄养的时光,已经决定 了他的内心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财富,也是父母可以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父母错过了最初的那几年时光,那么孩子将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灵的财富,当然,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这些财富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过程,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这些都是为人父母的错误,他们或许是因为各种不得已的原因,和孩子分离,但是,也要面对孩子要经历的这些艰辛过程,反省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