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你是有点儿蒙圈的,是的,我也一样。BUT,这是我今天悟出来的道理。
今天是执行周计划的第一天,我根据药山老师的模板,把计划做了整理,感觉清晰了很多。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忽然想到,生活是需要无意义的。
嗯,这篇文章我们来讨论无意义。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知识,喜欢一切看上去有意义的事情,我在不停的追逐意义(虽然我并没有完全做到)。今年夏天,我得了忧郁症似的,天天提不起精神来,就连一度痴迷的多肉都疏于照顾,损失惨重。
追寻意义,我得到了什么呢?我在不停的找目标,找寻有价值的信息,不停地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发现目标短期实现不了或者无法实现的时候,我陷入一种茫然无着的状态,就像琴弦断了弦,再也不能唱歌。
在整理自己计划的同时,我在思考,我真的需要或者能够做好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吗?肯定不能。计划表里填的太多,太满,我看上去都觉得好累(真的是这么想的)。
打开微信阅读APP,看到一眼里面的书,又不想看了,原因无他,收集的小说我想看,但是另一个声音在说,你需要看完这本《精要主义》那本《自私的基因》还有那本《失控》……我只好无奈的关掉手机,继续去做PPT作业,或者浏览我想看的网页。
因为给自己的过高的要求,不允许自己叛逆,就好像大脑里内置了一个不断督促我好好学习的老师/父母。一旦发现自己偷懒,就开始自我谴责。更可怕的是,这个监视是无时无刻的。想到这些,如梦方醒:我也是喜欢屎尿屁轻松话题的普通人而已,我还不如那些没有拘束的人活的轻松。
忽然发现,其实生活需要无意义,什么事儿都追求意义,生活便不能放轻松,思维僵化,整个人散发着清教徒的霉腐味儿,不能很好的共情,变得无趣,板结,自己也容易不开心,做事情没有动力,不能去做所谓的有意义的事儿。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求知欲旺盛的人,获得知识的快感和优越感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忽视里自己最潜在的需求:我也需要放松,需要无意义的虚度一些时间。我打算把看电影和看小说列入计划。
把这个想法发朋友,一个朋友说,看小说和看电影都要列入计划,那我又有什么改变呢?我直接蒙掉。下意识的反应居然是我不能为了无意义打乱所有计划。朋友告诉我,不能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需要弹性。而我,需要找到这个弹性。
计划当然继续执行,只是在调整计划的同时,注意弹性,注意小我的感受。比如看电影,又比如看小说,适当的调剂,给自己以鼓励,以快乐轻松的心态。不要把自己捆的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