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难以忘怀高中时的一片课文叫做《今生今世的证据》,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家乡物是人非,曾经的生活印记无处可寻的别样乡愁。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今生今世的证据,少年时对时间的流逝感知并不敏感,如今二十郎当岁的我回望并不能算是精彩的人生,不禁想要问,我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什么呢?我能为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呢?
写作于我,根本不是强项,小时候我妈都总说我一要写作文就一个头两个大,于是我的潜意识中曾认定自己肯定不是写作这块料。然而工作时误打误撞却担任了一个经常需要写材料的岗位,被逼无奈,竟然成了部门里面领导公认的写材料好手,所以说人生真是难以预料啊。越长大我越觉得不给自己设限这件事很重要,写作这件事,我现在也不好说喜欢,但是我更愿意去尝试,去体会在写作过程中思想流淌的快感。且写一段时间,我们再看,这是我想对自己说的。
总是有人用“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来形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我个人而言,常会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多到极致就是虚无,每一个手机软件、每一个文章标题、每一个精美的网页都在那么不遗余力地抓取着我们的注意力,而浏览过这些“决不能错过”的信息,坐在电脑前,面对空白的稿纸,又能剩下些什么呢?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写作,用写作的输出方式倒逼自己有目的性的输入,使得海量的信息真正为我所用,可视化地展现输入的成果,这也许是写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为受到追捧的原因。
也许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更能生动的记录生活,但是唯有写作才能记录思想。我想用写作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让来路有迹可循,也想用写作理清未来的方向。
作为一个曾经写作无能的人,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如果说未来看过我文章的人能够说一句,这人还蛮有趣的,那我就觉得很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