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琴课下课后,我慢悠悠的收拾琴架,不紧不慢的走出教室,和往常一样,没有等我的人,也没有我要等的人。
越过门口稀散驻足着的人群,挂上书本朝楼梯口走去。
偶尔低头瞅两眼手机屏幕,仿佛它才是我一直以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快到教学楼大门了,依稀听到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嬉笑声,原来是我宿舍的那几位小仙女在测体温。
老刘把脸离得很近,可机器就是不报数反应,正好看到了我的出现,于是让我试试,偏偏我一试就反应过来了。
啊哈,不能怪我吧!于是呼,老刘的头就被很无辜的按上了一会。
测完体温,我继续朝大门走去,抬眼发现老王的身影在前面等着,不过我知道,不是等我。
身后仍在打闹嘻哈,我放慢脚步耐心的等了一会,打算与她们一起同行回宿舍。
不过后来,我的脚步越来越慢、越来越慢,直到离她们一丈远、两丈远、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不知为什么,越接近热闹的地方反而越想从中剥离,可能因为一切与我无关。
她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讨论不完的事情,而我属于越有话越能沉默的类型。
2,
眼前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我偏离了她们,踏上了那条宽敞的大路。
不知你是否有发现一个特点,大路往往比小路更安静以及祥和。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视觉感受上看,大路不论比小路多多少人,都不显得拥挤而且用不着为他人让道,而小路不一样,每次遇上两波人一来一往时,难免有一方需要先主动让道方能通行。
其次,相较于在小路三两成群结对而行的阵势而言,大路反而显得遗世独立些,在这往来着的一般都是快走快行,或者慢走独行着的人,当然不对此绝对化。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喜欢小路的祥和与宁静,可在我们这所校园里,论祥和与宁静,也许大路更胜一筹。
大路有各个院系的人,小路通常都是本院系同行之人。
有时候呀,你想要换一个视角来看世界时,也许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不是吗?
3,
不知怎的,宁愿在陌生的大环境中光明正大的孤独,也不愿在熟悉的小集体里放肆的嬉笑了。
也许是因为,形单影只的前者心中装着的是别人羡慕不来的特立独行的勇气和自在,而后者在看似和谐的人际圈里,藏着的却是太多欲语无声的落寞。
希望你永远也不要读懂上面那段话!
在熟悉的小集体里,彼此都是比较熟悉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张嘴闭嘴说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话语,传递的大多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
厌烦吗?不厌烦,能拒绝吗?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了解一下?
关键是如果想在小集体里学习或者像我好好码上几篇文,那简直是对你注意力集中以及屏蔽无关信息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习惯了喧嚣的或许除外。
六缺一的情境,有时难免显得奇怪的有些过于突兀。
而大环境里不一样,陌生,至少不至于拘谨,毕竟没有人知道或去感兴趣你从何而来打算前往何方。
更不会去探寻你是否眼里有泪,亦或是嘴里含糖。
每个人有各自的方向,好似程序中的链条,也许不能做到井然有序,但也不会翻车相撞。
没有八卦,没有窥探,没有毫无意义的摇摆迎合,但有各色的容颜,有望不尽的繁星落叶,还有数不尽的憧憬与未来。
瞧,刚刚走路带风手夹书本的那名同学,很飒哦!
知道吗?你的遗世独立自带气质!
3,
不同的环境下,带给人的感受真的会很不一样。
不过,每个人追求不同,追求无好坏,只有值不值得。
万事不必苟同,世间最不乏的就是善于模仿之人,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但有时,你之所以会左右摇摆陷入迷茫,也许恰恰是因为你还没有攒够足够的勇气。
下定决心的勇气,改变的勇气,以及持续为自己排忧解难的勇气等等。
是意愿,也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