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去吃饭,旁边一桌在进行家庭聚会。
吃饭的人中,有一对母子。
母亲对孩子说:“XX,向阿姨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孩子礼貌地站起来,对着同桌的其他人鞠了个躬。
“各位阿姨好,我叫XXX,今年7岁。”
介绍完,同桌的人纷纷夸孩子素质高。
过了几分钟,母亲又说话了。
“XX,给阿姨们唱个歌,好不好!”
当时孩子正在吃东西,但还是放下筷子,给大家唱了一首儿歌。
唱完大家鼓掌,夸孩子有音乐才华,以后只怕是大明星等。
母亲脸上露出几分骄傲。
客气地说:“大家过奖了,哪有那么夸张!”
然后继续和众人聊天。
孩子应该是常面对这种情况,很淡定。
半个多小时后,大家吃得差不多,准备起身回家。
母亲说:“XX,你去给阿姨们按电梯好不好?”
这回孩子有点不乐意了,没有动。
餐桌和电梯有点远,他可能想跟妈妈一起走过去。
母亲又催了两次,孩子还在磨蹭,她有点尴尬,最终没有强求。
我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但当时没细想。
晚上带孩子去同事家。
同事夸她聪明可爱,我听着有点嘚瑟。
转头对孩子说:“宝宝,给叔叔背首唐诗!”
她看都不看我一眼,继续吃东西。
“宝贝,背首唐诗给叔叔听可以吗?”
我再次恳求,她依旧无动于衷。
让我独自在旁边失落,感觉自己很没面子。
孩子不愿当众表演是为什么?
是心情不好,还是没有准备好,或者厌恶家长的做法。
不论哪种情况,我都是在让她做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事。
为什么我要让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因为我知道,她可以背出来,背完后别人会赞美她小小年纪就很厉害。
我为什么要别人赞美她?
因为我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教导有方,我让孩子表演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
这样错了吗?
当然,除非你让孩子学才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我教她唐诗,是为了让她感受到语言之美,是为了陶冶心灵,是为了丰富她的大脑和心灵。
我想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初衷,但我们经常为了虚荣心,忘记自己的初衷。
我们乐此不彼的让孩子唱歌、背诗、做数学题目,不是想给孩子展示机会,不是想让孩子得到夸奖,而是我们想证明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孩子配合时,很开心。
孩子不想表演时,我就觉得尊严受到挑战。
我们很少去想:孩子喜不喜欢这样的表演?
就是没有时间准备,也不能调整情绪,马上就要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我。
这其实很难受。
就像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
有天领导带你见客户,聊开后,领导指着你对客户说:小X的歌唱得好,给大家来一个!
那时,你很尴尬,不情愿,觉得被冒犯,不得不委屈求全。
临时要求表演的孩子应该也是这样的感受。
要求孩子表演,不仅会让他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还有其他负作用。
1.会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展示给他人看。
经常让孩子表演,会让孩子产生学习才艺是为了得到他人夸奖的认知。
但家长让孩子学习,更多的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两者是背道而驰的。
2.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才能。
只要有小朋友表演,大人都会赞美。
但这种赞美有时与表演水平本身无关,而是与大人的关系,或者是礼貌。
小朋友分不清大人的表扬是哪种,所以难免会高估自己的才能。
真正的爱,不应该从自己出发,而要考虑对方的处境。
所以,别再让你家孩子表演才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