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可是我早已没有了父亲。三十年前的5月8号,68岁的父亲罹患肝癌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的父亲生于1924年10月。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2岁参军入伍。参加过著名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朝鲜五次战役。建国后,在部队从事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三次。1955年4月被授予解放奖章。1988年10月1日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严格且严厉。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都可以随心玩可以不学习不写作业,但是我们家不行。1976年防地震,我们都住在自己搭建的地震棚里,那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地震棚的顶是油毛毡的,晒了一天,到了晚上里面酷热难耐,别的小朋友都在外面嬉笑打闹,只有我们家的孩子被爸爸圈在地震棚里学毛选,是的,就是学毛选一点也没错。每个人负责念一段,轮流读。外面有小朋友不时地伸头招手想让我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点不想听也不想念。可是爸爸不依不饶一定要学满一个小时才肯放我们出去。
父亲脾气急但有耐心,我们家孩子多负担重,父亲工资虽不低,但是要负担九个孩子五个老人的生活费用。我们家六个小孩,我大爷家一个,三叔家二个。在那个战乱落后的年代,我大爷和三叔因故因病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们三个孩子等于是我爸在抚养。五个老人是我爷爷、奶奶、姥姥、五爷、五奶(就是我父亲的五叔五婶),五爷五奶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也是我爸在抚养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很多事情我父亲都亲力亲为,包括给孩子做衣服、打毛衣等这些平常女同志该做的活父亲也承担,我母亲反而不会。家里简单的家具也是我父亲自己动手来做。父亲在院子里支起一个大的工具板凳,在上面刨木头、开榫眼……我那时大约五六岁光景,觉得特别好玩,吵着要去刨木头,父亲就很耐心地教我怎样弓步,怎样用力。我现在对于木工工具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全得益于父亲那时候的教诲。父亲还教我们下象棋、军棋、围棋,教我们打扑克牌,用四张扑克牌算24,还教我们跳交谊舞。七十年代在家院子里跳华尔兹是多么新鲜的事情。父亲和我下象棋,让我车马炮,还故意地输给我。现在想来我们家孩子多才多艺多半是父亲的功劳。
在六个孩子里面,可能是老小的原因,我感觉父亲有点偏爱我。有人请他吃饭他会带上我。每每坐在父亲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我都感觉特别兜风。小学时,记得有一次学校有个同学弄了红缨枪带到学校,嚷嚷着要“解放台湾”,很多同学都围着他追着跑,我特别想要,回去就和父亲说,父亲就动手给我做了一个。用木头削出尖尖的枪,再用灰色的漆刷得亮亮的,把苘坯子染成红色变成红樱,再把一根长木柄打磨的溜光水滑安上去,木柄上还用红纸做了装饰。我把红缨枪带到了学校,赢来了同学们多少羡慕的眼光。三四年级时我成绩下滑特别不稳定,父亲把我的名字改成“敏”,是指望我变得聪明一些?在那个年代没有几个家庭会重视孩子们的学习,父亲却不然,时时管束着我们,营造家庭浓厚的学习气氛。那时候书籍匮乏,父亲有个好朋友在学校图书馆里,常常晚上怀里揣着禁书到我们家,我们从不缺书看。我年龄最小,姐姐们看什么我就看什么,像《红楼梦》这些书都看过,虽然不太懂。我在姊妹几个当中成绩最不好,不刻苦,但即便如此,父亲对于我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到了中学,我贪玩不学习,有一阵子,父亲每天下晚自习都到学校接我,他是远远跟在我的后面,害怕引起我的反感,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小女儿他又能怎样呢!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师范学校,父亲已经60多岁了,一次周末,他带着不识字的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我在学校的食堂里“招待”他们,父亲坐在我的对面,我突然感觉父亲又黑又瘦苍老了许多,他饭吃得很少,话却很多,总之是鼓励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类。父亲回去不久,我就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的考察,大学毕业前我终于加入了党组织。我写信给父亲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父亲很快回了信,言语之间不胜欢喜。现在在我看来他的欢喜大抵是因为不成器的小女儿终于走上了正道。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很年轻的时候就得了肝炎,后来又发展到肝硬化。在连云港的东莘农场,他带领一个团的战士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建设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条件异常艰苦,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只能喝点糖水来补充营养。肝病最害怕累,可是他很少在家休息,经常工作到很晚。记忆中,我经常站在那片空旷的草地上等待父亲回家。每每看见一个穿军装的人过来就喊“爸爸”,等跑到跟前一看还不是。我看见穿军装的人就喊爸爸成了家人邻居的“笑柄”。那时候家里经常来人找父亲,来的人都喊他“处长”。有一次有一个人带了两只鸡来,父亲退不回去了,只好还给人家八块钱。母亲嘟哝说八块钱能买四只了!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权力,那时候就觉得父亲很来劲,所有人遇见父亲都恭恭敬敬的,我们也很有优越感。后来长大了听姐姐说,那时候部队树父亲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父亲是用他的正派作风和清正廉洁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落叶归根,父亲到身体不能工作需要休养的时候回到了新沂。老家邵店和母亲老家时集有多少亲戚过来让他帮忙啊,吃不上饭的、小孩子要上学的、找工作的、和邻居打仗闹纠纷的、犯了什么事被抓起来的……我们家就成了一个大食堂,每天放学回来就看见父亲坐在堂屋接待七大姑八大姨。母亲则在厨房忙着做饭。每次都得等客人吃饱了饭我们才能上桌,弄不好上学就要迟到。七大姑八大姨们走的时候还带走好多好吃的,还有我们的伙食钱。我们特别害怕家里来人,常会生气发牢骚,为此姊妹几个没少挨父亲的训,说我们“不懂事”。
在那个物质极度的匮乏的年代,母亲是个临时工,工资非常低。全家老少三代13口人吃喝用度仅凭父亲的“高工资”。父亲会精打细算又会过日子,虽然我们家孩子衣着朴素,但在其它方面从来也没苦着我们,冬天我们每周能吃到白菜萝卜烧肉,能吃到鱼。父亲会生憋气炉,把房间弄的暖暖和和的。夏天我们能吃到三白西瓜,夜晚的时候,我们爱在院子里乘凉,父亲在院子里放了一张床,我们都躺在床上,盖着条已经洗得很薄的被单,只露出几个头,父亲在边上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给我们讲“一车高粱米换一车鬼子兵”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们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没有电视,没有空调,更没有手机和电脑的童年,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父亲一辈子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战争年代戎马一生,解放后为部队后勤建设倾注心血。病休在家,辛苦劳碌,把六个子女培养长大,成家立业。赡养五个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一生全部是奉献! 而今我常常想:父亲要能活到现在该多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中国是这么富强,百姓是这么富裕。 三十年前,什么好吃好喝好玩的都没有,也没有“父亲节”,所以父亲生前没有享受过儿女的回报,从没收到过父亲节礼物,甚至没有收到来自儿女的一句:“爸爸:节日快乐”的祝福。
今天是父亲节,在天堂的父亲您过得还好吗?您能知道儿女对您的思念吗?您的品格传承儿女,您的恩泽惠及子孙。您在天有灵,您能听见女儿心底的呼喊:“爸爸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