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府当下的教育新政
晁大愚
近来,政府出台了一些教育新政,主要有三:规范和调整民办教育发展,严厉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和高中阶段普职分流。下面我们逐个分析。
如何看待民办教育?这里所说的民办教育主要指的是民办学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教授,也是笔者认为的当代最好的教育家,他说,20年前讨论民办教育促进法时,主要的问题是突破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对待民办教育就像发展民营经济一样,“给它一个许可,鼓励一下、支持一下”。现在,20年过去了,民办教育在公办教育之外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体量。“尽管民办教育在全国在校生中的占比在10%上下,这是合理的,但是很多大城市,包括农村,民办教育学生比重达到了30%—60%,这种现象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纳税人应该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现在,一些地方把当地最好的学校民办化,为的就是“好收钱”。一些民办学校享有优先招生特权,通过奖学金和高薪把最好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挖走。这种重点学校制度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使得家长学生甚至教师压力越来越多,大家都想进最好的学校。
打破重点学校制度,教育资源均衡化,禁止优质的公办学校民办化,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控制在一定比例,这样就不会造成竞争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焦虑恐慌。要规范调整民办教育,这些应该是题中之义。
同时,我们要看到,民办教育的性质是非盈利机构。如何防止商人办学,也就是资本进入教育,如何让教育家办学,也是一个问题。杨东平教授指出,按照现在的民办教育要求,孔子陶行知要办私学,基本不可能。如何实现教育多元化多样化,鼓励教育创新,这是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探讨第二部分,严厉监管校外培训机构。
前日,中央政府下发了对全国著名几家中小学培训机构的调查与处罚。其中,他们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通病就是虚假宣传。笔者曾经在课外培训机构工作过。知道这些机构都是大忽悠。正因为反感,所以对培训机构印象都不好。另外,培训机构也是市场行为,它满足了家长学生对于分数的需求。2018年的时候,中央政府曾经对培训机构进行了规范,比如不允许超前授课,不允许宣传学生分数等等。笔者当时就撰文指出,培训机构当然需要规范治理,但这是治标。真正的治本还是要改革现在的考学制度。一层层的考学制度还是看分数。如上所述,重点学校制度又加大了对于分数的追逐。虽然学校教育经常喊出各种创新口号,但大体上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大圈子里。只看分数和升学率,这是教育界的GDP主义。改革制度,转变观念,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扩招,毛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大众化。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的工资和农民工的工资差不多,有时候还不如。十年前就有新闻这样报道了。笔者是一个80后大学生,对此有深切感受。我们这个国家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那么多大学那么多专业,真正学得到有用的东西吗?关于大学的问题,社会学家丁学良认为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总之,大学本来是培养高层次技术人员以及社会精英的地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高等教育盲目扩张。很多人也觉得必须上个大学,三本专科都可以。很多用人单位也是这样选拔人才的。这是基本门槛。这导致很大大学变成了职业技校。而实际上可能还不如职业技校来得实际。其实,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职业技术人员,也就是所谓的蓝领。就像德国教育一样,在高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分流。适合做深入研究学问的人读普高上大学。适合学门技术出来工作的人读职校。这里没有歧视,只有人尽其才。有一门技术的人也可以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这里有个笑话,小时候妈妈对小明说,好好学习,要不然去扫大街。后来小明发现街道办招聘扫大街也需要大学文凭。过于看着文凭,或者只看文凭不问能力不问适合不适合,这是多么大的一种人力资源浪费。只有人尽其才,这个社会才会高效发展。只有做自己最适合的工作,个人才会获得幸福。
重视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就进行普职分流,这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好的。我们的用人单位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唯文凭论。
正如北大教授郑也夫所说,教育被我们搞得这么糟糕,也是一个奇迹了。是时候好好治理了。记得数年前杨东平教授指出,资本进入教育,政府不作为。笔者前日录制短视频时谈到这一点,发到某抖平台,审核未通过。犬儒如此。
现在,中央政府开始发力出大招了。希望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