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一次坐在书桌前翻开《我在未来等你》这本旧书时,耳边没有了叽叽喳喳的喧闹声,没有了哗哗作响的试卷翻动声,没有了粉笔摩擦黑板的嘎吱声。不知不觉,我的17岁已经过去了五百多个日子。而在书中与17岁的刘大志相遇时,我不由得产生许多共鸣和感想。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36岁的大学老师郝回归人生不尽如人意,在宴会上把所有好友数落了一番,原因是“不希望自己变成不喜欢的模样”,他愤世嫉俗却又怯懦无力,从不曾迈出改变饿步子。偶然的一次机会捡到一个神奇的笔记本,这使他回到了那个阳光而天真的时代,遇见了17岁的自己。他以班主任的身份努力想要改变17岁的大志与父母的关系,想要走近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想以最大努力去激励影响年少不够优秀的自己,与此同时,他也正被这群青春洋溢的少年改变着,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在现实中收获了幸福。
在刘同的作品里,生活是带有痛感的,充满了伤痕、遗憾和失败。大志父母离婚,陈小武因家庭条件而辍学,微笑爸爸事业失败······尽管郝回归做了很多努力想去改变事情的结局,但很多事情还是发生了,狗狗木桶还是被毒死了,陈小武依旧退了学,陈桐的车还是丢了。但是,一切又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陈小武明白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实在,陈桐学会了敞开自己的心扉,叮当开始珍惜身边人,微笑懂得了放松减压,大志有了担当和上进心。而我也开始明白,生活之于你是否最坏或美好,选择真的是在于自己而非生活本身。
相比起书里那群少年的青春,我们的17岁似乎少了几分白马啸西风的劲道,青春得不够酣畅淋漓。一沓沓的试卷和习题册是我们努力的痕迹,操场上三千米时的呐喊是我们团结的印记,墙上的流动红旗记录着我们的勤奋勉励。再回首,细细回味,仍是无限的美好细腻。正如作者所说的“你青春里的所有疑惑,都曾是我的问题。”好像郝回归、刘大志、陈桐、叮当、微笑、陈小武的身上也有着我们的影子。每个班上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总有几个值得关注或是容易被讨论的人,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讨论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经历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即使不是那么正确但也要做的事。即使到后来,再找不到当初的热血与激情,所有17岁的记忆都随着毕业二字永久封存,但每一次的温柔谈起,总会嘴角上扬。
除了友情,我们也在每天的柴米油盐中感受着父母深沉的爱,就像陈桐爸爸写给陈桐姐姐的信里说“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会一直做一个纯粹的女孩,去追逐你想要的,不用害怕受伤,你站在那里,就有力量。你笑起来,任何困难都无需言谈。我会一直爱你,就像你不曾嫁人一样。”生活中少不了和父母的争吵,但别忘了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有忽略到我们的地方,也该努力去包容理解,共同成长。到了大学,第一次拖着行李箱离开家乡,从此家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可能无意间会在一家普通小面馆里想念妈妈的饭菜味道,也可能会在寒风的瑟缩下拼命想念爸爸多穿衣服的念叨。
过去不必过分沉湎,未来才更加迷人。过去的种种遗憾不可能改变,能抓住的不过是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勇敢的表达爱,浇灌爱。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跌跌撞撞满路荆棘。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任何一点因自己而起的改变都值得庆祝。能够看到自己一点点变优秀真的是一件比什么都幸福的事情。当然,在步履匆匆向前之时,别忘了给父母打打电话讲讲今天的饭菜吃的什么,提醒妈妈做饭时少放点调料,提醒爸爸的酒杯里少倒点酒。压力大时也可以和三五好友出去转转,给生活按个暂停键。17岁已远走,长路浩浩荡荡,万物皆可期待。君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
也有人说此书尽是心灵毒鸡汤,没有什么意义,但我觉得能让我有所感悟便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