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发现自己和爸妈越来越像?特别是随着你年纪越来越大。
“你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样子,跟你妈一模一样。”
“你什么时候跟你妈一样了,斤斤计较,尖酸刻薄。”
“别跟你爸一样,拿起酒杯就没完没了。”
明明你远还没到那个年纪,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有父母的影子,而且是缺点的影子。小时候看到母亲跟人尖刻地争吵,或者看到父亲总是对母亲要么斥责要么冷脸,然后发誓长大了绝对不要变成这样。
可是,为什么你害怕活出父母的缺点,却越活越像你的父母?
有的人,一直在复制父母的人生
插图 | 电影《我是山姆》
到一定的年纪,你会发现,原来最恨父母的那一套东西,已经完全活在了自己的身上。
小林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计算机管理员,他恨父亲一辈子走不出小镇,发誓要考学走出大山。可当他工作后,却发自内心觉得融不进这个世界,自己的内向沉默、只会埋头做事,和父亲如出一辙。
他常想起父亲说的话——“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多长几个心眼”。不知不觉也已经成了他无法轻松的缘由。
而我二表姐,从小她妈妈争强好胜,把她当作铁姑娘养,她恨透了妈妈对她一言不合就拳脚交加,却蓦然发现,每当孩子淘气,她也控制不住开始变成自己的妈妈,妈妈的语言、神态在自己身上得到复制并发扬光大……
朋友s的公公婆婆的相处模式是各自活动、各自生活,s的婆婆喜欢跟自己的姐妹打麻将,而沉默的公公不是去钓鱼就是去老茶馆独自喝茶。而s的丈夫现在也在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显得有些疏离。
好奇怪,明明对父母的一些行为又恨又怕,却又在不断追逐重演。
刻进成长轨迹里的印记
让你和父母越发紧密
一个人成长的家庭氛围,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在好的家庭里收获的爱和鼓励,让人更加自信和确定,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给孩子需要的所有,才有了那么多想摆脱父母阴影的孩子。
所以,是什么在影响你重复这些想摆脱的阴影?
心智模式的成长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形成于我们自我构建的成长过程中。
一个孩子一开始感知、反应事物的方式,来自身边重要他人对ta的影响,多次发生后,就会慢慢固定下来,形成这个孩子一生的关系模式。
朋友s说起丈夫以前说过:“你多好啊,你从小家里都围着你转,我呢,是放养!”s的丈夫第一天去小学报名,都是他自己去的。
在放养的环境里,无数个这样的事件,让s的丈夫习惯了一个人运转自己的世界,久而久之习惯了不倾诉、不求助、自成一体。
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也编织进了心中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成年人或许会对自己的烦恼只字不提,然而,一个孩子会感受到这个家庭信息场里的所有信息。
特别是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
s的公公沉默寡言,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s的丈夫可以感受到父亲的情感压抑,也感知到母亲为了这种痛苦而痛苦。
这种情绪孩子也写进了孩子的情感模式中。于是不知觉地把这个关系模式带到自己的婚姻中,不想要父母那样的婚姻,却又越来越像。
s丈夫的经历,和很多人一样:明明知道原生家庭有很多问题,却在越来越多的瞬间,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母。
心智模式是过去的小情绪体,慢慢固化,长成了的大情绪体,过去的小反应,现在成了无意识的自然反应,在心理学里这叫做“强迫性重复”,那些固有的情绪反应成了我们确认过的自我的一部分。
有时候越恨,就是联结得越紧
可为什么明明自己是知道父母那一套有问题,甚至是恨的,发誓不能重蹈覆辙,还会去重复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爱和恨其实是同一种东西,都意味着强烈的联结。当一个孩子无法改变让它痛苦的东西,就会非常恨它。
生活中,我们往往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就是因为你的“怕”和“爱”,是同一种强烈的情绪,你早就与它有联结了,越挣扎,命运之手会将你抓得越紧。
从旧的家庭里,长出新的自己
有时候,科学家们做科学实验研究新药品,总是会让小白鼠,先感染上病毒,有了症状,再用药品去治愈。不从一种疾病中求生,就身体来说,不能发展出一种抗体。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对父母原生家庭的重复,也具有这样的意义。
依照家庭系统来说,我们正是要从系统的内部生长出革新的力量。这里面,有继承,就必然有前进。
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重复的命运。正如,了解了丈夫的更多过去和现在,s也对自己的婚姻和成长有了新的认识。
原生家庭关系绵密的s,从小生活在无微不至的情感支持中,但是却成了一个有强烈依赖性的姑娘,她觉得很多事除非找到依靠,否则自己完成不了。这是一种紧密型家庭关系提供的安全感,也是对向外探索的限制。
正如恋爱初期,她在丈夫身上,看到了力量和稳定,他从来不假手于人,他有主意,仿佛所有事情,他都能搞定。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疏离的家庭情感模式,给予他的独立的力量。
任何一种心智模式,一定蕴藏着资源和限制两面,并不仅仅是你看到的可怕的、你最恨的那一种重复。
公平地说,s的丈夫和她正是因为来自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对彼此有“异质文化”的冲击,让他们互相吸引,组成家庭,想要突破自身,渴望完整。
没有人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只有无法选择的力量和限制,那就是上帝交到我们手里的一副牌。如何打好它?便是你一生的任务。
生活在受害者的角色中,就像很多人说“父母皆祸害”一样,否定父母是容易的,但是,知道了父母的祸害,却依然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因为我们只是否定了,却没有完成真正的肯定,从中汲取到力量。
如果把家庭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在这个系统中成长,我们必然会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学会它的运作方式,变得越来越像父母。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为这个系统崭新的一部分,也注定要发展这个系统,让它有所不同。
我们是新的一代,会长出自己——虽然是在旧的基础上。但这可能正是这个世界自我更新的方式,我一直相信这就是人的使命。
相信我,如果你为原生家庭而痛苦,那可能是你走向改变的开始。重复不仅仅是为了重复,而是为了创造,人正是这样才寻找到了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