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泽旺老师微雕作品鉴赏

        所谓大隐隐于市,在嘈杂的上海城隍庙,就隐藏着一位技法高超的民间艺人——亢泽旺老师。

通过显微镜进行创作的亢泽旺老师

        亢泽旺,字雨墨,玉竹书法微雕创始人。生于1982年,祖籍山东德州市人,从小喜爱书法,苦练二十余载终有小成,后另辟蹊径将书法融入到微雕技艺之中。2021年11月,其自创的实心竹书法微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认证,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手艺。

        他在玉竹微雕、橄榄核微雕、玉石微雕、蜜蜡微雕等领域颇有建树,尤以玉竹微雕最为出名,2019年作品《金刚经》微雕折扇在拍卖行以21万的价格被藏家收藏。

六把折扇上雕刻5176字《金刚经》


《金刚经》书法细节

        近两年来,亢老师专攻玉竹微雕,尤其是实心竹书法雕刻,他说:“东坡先生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几年实心竹的价值和韵味正在逐渐被人们挖掘,一根好品相的实心竹不好找,在上面进行雕刻难度也非常大,是一个需要专心攻克的课题。” “竹子里面有很多丝,雕刻起来特别麻烦,玉竹微雕一直是雕刻界的一大难题,但我有把握凭借十几年的微雕技艺创作出更好的玉竹雕刻。”


        面对日益浮躁的文玩市场,亢老师始终保持着一份手艺人的淳朴:“不好的作品我拿不出手,自己的作品起码要先过自己这一关”,亢老师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细雕慢琢出来的精品,雕刻之前都要先进行排版,打格,用笔勾勒一遍,通过显微镜进行校正,雕刻之后再进行精修。就这样,不好的作品都是直接扔掉,不会让它流到市场上来。

铜香炉雕刻《心经》


玉竹雕刻《兰亭序》


玉竹折扇雕刻作品
橄榄核雕刻《道德经》


玉竹牌雕刻《心经》

        亢泽旺老师对于每一件作品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品非常规整:“好多人不相信这是手工雕刻的,说是机雕的”,“因为他们觉得太规整,太完美了,觉得人力不可能做到”,“但是懂行的人还是能看出来的,机雕的东西太过死板,手工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

        确实,手工作品倾注了手艺人太多的心血,每一件都是有灵魂的。笔锋,是笔力集中到达,墨水集中流注的地方。善用笔者,能使笔站起来以锋芒运使,这叫“立峰”,笔锋挺而健,有效得传达指腕的力量。在曲张之间“杀”入纸中,获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一般书法作品讲求出锋,而亢泽旺老师把书法融入到微雕艺术中去,字字出锋,这就非常罕见了,没有二十年功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即使雕刻再小的字,我也需要注重字体构造。”

显微镜下的笔锋(实物是在拇指大小橄榄核上雕刻260字心经)



和田玉牌雕刻《心经》


老密胺雕刻《心经》





        “这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雕越来越多,人们也变得浮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文玩市场充斥了太多的假货和次品。但我会秉承初心,做好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用心做好我的微雕。”面对当前的文玩市场,亢泽旺老师表达出了自己的无奈和决心。

        用一生的时间执着的做好一件事,这就是手艺人的骄傲。手艺人的故事,是人与物的故事,是人与人的故事,也是人与生活、人与社会的故事。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物的执着,对人的尊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凌晨五点十五分。 鱼肚还没泛白,空气潮湿温暖,无风。一走出站台就看到了绵延在沉沉夜色里青砖碧瓦的城墙,和静静伫立街...
    高小花0218阅读 107评论 0 0
  • 书名:快书写,慢思考作者:(美)马克·李维译者:廖建容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经常读关于写作的书籍,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子萱妈阅读 238评论 1 2
  • 金钱有两个用途。 一是用来作为媒介,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通过投资赚更多的钱,或者用它支持一项事业来改变我们的世...
    河马大哥哥阅读 5,0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