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畔的渔家女儿陈秀萍在婚姻中遭受挫折,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男人都比不了”的魄力承包了阳澄湖里的一座荒岛——蛇岛。同时,她也得到了哥哥嫂子、村主任等亲朋好友的帮助,终于把一个荒无人烟的蛇岛开发成郁郁葱葱、红红火火的“世外桃源”。其间,她也收获了村民老五的爱情。作者根植于家乡,以朴素、原生态的笔调,将阳澄湖地域的水乡风物、节令吃食等风土人情娓娓道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水乡人文画卷。(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文/摄)
上述文字见于咋曰《苏州日报》,同时,引力播、文艺场公众号昨日也都对我的长篇小说《蛇岛》作了报道和推广,非常感谢家乡媒体,也激励我以后更要扎根家乡,好好写作,多出佳作。
我的第一篇散文发表在《苏州日报》,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天我在苏州火车站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救火英雄刘琦,我觉得这个事挺神奇,于是我就给《苏州日报》写了一封读者来信,这一封信没被群工部发表,被转到了副刊部,就这样在沧浪副刊发表了。
在这之前,我一直写新闻报道,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写散文,自此就开始写散文和诗歌了。感谢《苏州日报》,让我与文字结缘,我的长篇小说《那时风月》、《江南小天子》都在《城市商报》连载,这也大大地激发了我创作小说的热情。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巧遇刘琦》全文如下:
8月8日,“发发”的日子。对我来说,也是幸运、难忘的一天,因为这天我恰巧遇到了心目中崇拜的钢铁战士刘琦。
那天早上8时许,我在苏州火车站售票厅门口广场上,看到一个踏三轮车的小青年拉着一个外地乘客不放。我细瞧那外地乘客,虽戴着一副墨镜,但遮不住脸上的斑斑烧伤痕迹。哇,他的脸好熟悉啊,那不是电视里露过面的钢铁战士刘琦么?他在大火中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人被烧得不成样子,但他没有倒下去,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你是刘琦同志吗?”我问。他十分惊奇,然后微笑地点了点头。一旁他的妻子告诉我:“我们这次到驻苏某部,今天准备回上海,坐那三轮车,讲好5元钱,到了这里,那人却要8元钱……”怎么能这样对待英雄,我作为一名苏州青年,岂能袖手旁观?我转身对那小青年说:“他是英雄刘琦!”哪料小青年瞪着眼睛,扯着嗓门说:“什么英雄不英雄的,你肯拿钱出来吗?”那青年蛮不讲理,我自感无话可说,当即掏出3元钱给了他,打发他一走了事。刘琦夫妻俩拖着我硬是把钱塞在了我的口袋里。刘琦说:“哪能让你付钱,我是跟他论个理,讨个公道啊!”他受伤的眼睛仍然是那样深邃,像两潭深水。夫妻俩一再热情地向我表示感谢。刘琦的妻子还告诉我,刘琦现在上海二军大图书馆工作,他爱书如命,真是没法子。
我把这段巧遇写成文字,并非自我表扬,而是希望生活中彼此多一份关心和理解。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爱心。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