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圈,《失控》可谓是一本人人推崇的经典读物,而它的作者凯文·凯利,一个在美国并不知名的人物,在中国却被捧上了“神坛”,被称为“未来预言家”,原因在于,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预测到了如今这个高度互联时代将要发生的事情。
我在互联网圈子呆的时间不算短,关于凯文·凯利以及他的《失控》也早有所闻,但我从来没有想去读的意思,因为我一直以为那是本关于科技的书。一次偶然机会,我读到了一篇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本与生物学相关的书,而这正是我感兴趣的领域,于是我便利用两个月的碎片时间读完了这本50万字的书。
《失控》读起来真的不容易,因为它要求读者能够从宇宙视角去思考问题,这个视角的特点是,它把宇宙看成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而宇宙中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物质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们看似无关的发展背后实际上是同一股力量。这就需要读者有对宇宙学和生物学知识有一定了解,而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具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视角,所以能比较好地理解这本书所探讨的内容。
《失控》的读者大致分为两类人,一类觉得它太深奥,完全看不懂;另一类则把它捧上天,认为这是一部“神作”。我觉得看不懂是因为没有相关知识,而认为它是“神作”也是因为对书中的理论背景缺少了解。为了让大家对《失控》以及对凯文·凯利本人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知,我想尽我所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与核心内容进行一次解读。
通过这本50万字的书,凯文·凯利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副标题——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翻译过来就是“关于机器、社会系统以及经济世界的新生物学”。从这个标题,我们可以看出,凯文·凯利把这三者比做生物,否则他不会用“新生物学”这个词来描述关于它们的学问,而失控就是这门学问的核心。为什么要把它们比做生物呢?那是因为它们与生物一样,内部存在相当复杂的因果关系,并不遵循我们平日里所熟悉的那种“如果,就”的机械逻辑,我们不仅无法预测某一变量改变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无法为某一结果找到准确的原因,因为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复杂到难以理解。所以,这本书实际上探讨的是复杂理论,书中的核心思想也并不是凯文·凯利的原创,而是基于一门年轻的科学——复杂理论。想要真正理解这本书,我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复杂理论。
背景知识-复杂理论
复杂理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初逐渐发展成熟,它研究的对象是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复杂适应系统拥有两个主要特点:复杂性和适应性。复杂性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且相互影响;适应性则指的是系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自我进化能力——从环境中获得的信息,根据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任何一个生物都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其他典型的复杂系统有蜂群、蚁群、社会组织,全球经济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群体内部的关系纷繁错杂,但同时又具备自我进化能力。
复杂系统,也被称为混沌边缘(the edge of chaos),因为它处于静态系统和混沌之间,如果把冰块理解为静态系统,水蒸气理解为混沌状态,那么复杂系统指的就是液态的水。
不过,我们需要区分一下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尽管两者研究的都是复杂系统,但却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复杂系统。混沌理论研究的复杂系统并没有自我进化功能,但又不是完全的无序状态,而是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中隐藏着规则和模式,例如自组织、反馈回路、重复等等。混沌系统的特点是,它会根据初始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而且系统内一个微小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放大,我们常听到的“蝴蝶效应”就对混沌系统这一特点的形象描述。天气和气候就是最典型的混沌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失控》主要探讨的还是复杂适应系统,而非混沌系统,这就是为什么书中会谈论大量与进化相关的话题,因为复杂系统的适应性是通过进化获得的,而进化其实是复杂系统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
一般来说,科学家研究某一现象都是采用“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将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加以研究,比如说我们研究大脑的时候,会把大脑的研究分解成不同功能区的研究,然后再还原为神经元细胞,从生化的层面来解释神经元内部活动以及其他之间的沟通。还原主义的基本信条是:用物理、化学就足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就会发现仅靠化学和物理知识根本无法彻底了解所有生物现象,因为生物学的复杂程度和化学的复杂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无论我们对这些底层组成元素,例如神经元有多了解,我们都没法因此知道那些高级大脑功能,例如想象力和意识,是如何产生和运作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由下往上沿着不同的组织层次前进时,所遇到的复杂程度将沿着指数曲线上升,这个时候,还原主义就不适用了,而是需要采用整体主义(Holism)这种思维方式。与还原主义不同,整体主义强调研究高层次本身和整体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西医代表的就是一种还原主义,而中医代表的是整体主义(这不代表中医就优于西医,因为中医的思维方式虽然是整体主义,但是它的研究方法并符合现代科学标准)。
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先设计算法来模拟那些低层次组成元素的简单行为,然后再通过设计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规则来使得更高层的行为自然产生。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仿真模拟也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研究手段,被大量应用在例如遗传学、人工智能,甚至是股票投资等复杂系统的研究上。不过对于计算机仿真模拟来说,设计者不仅仅要模拟低级单元的简单行为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还需要模拟学习和进化,因为对于复杂系统来说,适应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
《失控》说了些什么
待续... 接下来会讲《失控》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Chaos Versus Complexity
The New Science of Complexity vs. Old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