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肾友的尿蛋白应该降到什么水平(0.15g或1.0g或3.5g)才好?答:不必全都转阴!
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蛋白,研究已经证实,肾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病情向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的发展。因此,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应及时治疗,越早治疗越好,尽可能把尿蛋白降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蛋白尿对肾脏带来的危害,减少或避免尿毒症的发生。
那么,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应该降到什么水平才好?是不是都必须降到正常,尿蛋白必须转阴?
肾为先的回答:肾病降蛋白不必全都转阴,而应该根据不同的肾病,或不同的病理类型,以及肾功能状态等,有着不同的治疗目标。具体来说——
一.降至3.5克(3500mg)以下
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及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Ⅲ期及Ⅳ期、狼疮性肾炎与糖尿病肾病等等疾病,首先应该尽可能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大量蛋白尿”以下水平,即3.5克以下。以上这几种肾病,我们除了要关注尿蛋白的情况外,关注重点更应该放在并发症与合并症上来,其中Ⅲ及Ⅳ型狼疮性肾炎与糖尿病肾病Ⅴ期最多,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其预后差;而膜性肾病的极易发生血栓与栓塞并发症,如不给予有效治疗,后果也很严重。
二.降至1.0克(1000mg)以下
对于IgA肾病3-5级、部分膜性肾病、中重度系膜增生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疾病,由于病理类型相对较重,经治疗后,尽可能控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0克以下,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肾功能的影响。
三.降至0.3-0.5克(300-500mg)以下
对于IgA肾病1-2级、中度系膜增生肾炎、膜性肾病Ⅰ-Ⅱ期等疾病及慢性肾炎综合征等等,最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3—0.5克以下,而且完全有希望降至该水平。但不必强调一定要降至0.15克以下,否则的话,因过度治疗导致的危害反而更大。
四.尿蛋白完全转阴(PRO-)
对于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Ⅰ期、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疾病,经治疗后,其尿蛋白可以完全转阴,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在0.15克以下。但是,尿蛋白转阴了也并非治疗任务就完成了,在治疗中如何防止复发反而是重中之重。
五.降尿蛋白反而那么重要
对于慢性肾脏病4—5期及尿毒症患者来说,尿蛋白多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点是如何更好地保护肾功能及治疗并发症,治疗重心是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或控制肾病发展。但是,其最终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透析与肾移植)已经不可避免。另外,对于某些肾脏疾病,如重症狼疮性肾炎活动期,以及而糖尿病肾病Ⅴ期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且伴有高度水肿患者,治疗的重点也不是降低尿蛋白,而是尽快控制病情,积极治疗并发症与合并症。
因此,并非看到尿蛋白高就必须降下来及降到正常范围,而是应该根据各自的病情决定各自的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