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被认为西方女性的圣经,这本书的名字叫《第二性》。
一本说女性的书,为什么叫“第二性”呢?这是相比较男人来说的,作者西蒙·波伏娃认为,从古到今,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物。
从人类起源与发展来说,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在人类早期的时候,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吞并很正常,这些都要靠男性完成,所以男人掌握着人类的主导权。
即使不发生战争,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科技不发达,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科技水平,所以在那样一个社会下,人类要想吃饱,就要靠自己的体力劳动,而男女的生物学构造的区别,又注定了男人在体力劳动上占有绝对优势。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坦诚相对”的老实人,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的想法。可以说,没有哪个男的去外面打了一天的猎,回家还要看女人的脸色。
女人在那个时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且,当她们怀孕的时候,说句难听话,要靠男人的“施舍”才能活下去,所以,女性的地位不可能高。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这个不用赘述。其实外国也一样,看看《简爱》这本书就可以知道,19世纪的英国女性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这本书里,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把女性的地位给详细分析了一遍。她也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以及产生的矛盾。
比如书中有一段,她这样分析婚姻这件事情,对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首先是男人的思想:
今天男人们结婚,是想要寻到一个栖身之所,但并不想为之所限;他希望有一个家庭,又随时能够摆脱那里;他有了家,心灵却在流浪;他并不排斥家庭幸福,却不将其视为追寻的目标。平淡重复令他厌倦,他喜欢猎奇、历险、反抗命运,希望找到可以使他脱离孤独的伙伴和朋友。
人类进化到现在,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科技水平已经很发达,所以人们认为人性也变得很完美了。
就拿男人来说,其实一些原始社会的本能,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很多男人身上看到。比如男人喜欢猎奇、历险,对长时间平淡安稳的生活会感到厌倦,这些都是男人的本性。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在于本能的差异。那么,结婚以后,女人的本能是什么样子呢?西蒙·波伏娃也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女人试图创建一个永恒、连续的宇宙,但丈夫和孩子们却要超越她创造的天地,因为这个天地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固定的环境。而这才是她虽不愿意承认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性质的可疑,却还是要逼迫他们接受她的环境的原因,她就由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斌成了后母和泼妇。
如果站在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应该是有共鸣的。
比如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往往是母亲带孩子教育孩子的情况居多,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个,让母亲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后妈,丈夫眼中的泼妇。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性格是需要塑造的,怎么去塑造呢?肯定不能只跟孩子和颜悦色地谈,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肆无忌惮地玩,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严厉的措施去管理。
而这个“坏人”的角色常常是由母亲去扮演的,时常把自己气得半死,孩子也委屈得不行。而且,老公看到了,还会埋怨妻子不讲方式方法。
但是,如果现在有人说女人没有地位,立刻就会有男人跳出来反驳,理由是:为什么结婚一定要男人买房子?
这个时候女人通常会回答:我辛辛苦苦给你生孩子,孩子还随你的姓,你买房子不是应该的吗?
其实,这个时候女人已经掉进了自己的思维陷阱里,她本身就没有把自己放在跟男人平等的地位上对话。
对此,西蒙·波伏娃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观点。她认为,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我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如果一个女人什么都依靠男人,不具备经济独立的能力,那么这个家庭的夫妻关系就很像原始社会那种女人靠男人“施舍食物”的关系,女人的地位是不可能提高的。
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很先进的地步,但依然有些女人会跟男人说这样一句话: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这句话看似明确了男人的女人的分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谬论。这是女人把自己的命运全都置于了男人的掌控之下。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通。我们都知道,一个再青春靓丽的女人也不可能永远貌美如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个女人丧失了貌美如花的义务,她又有什么资格要求男人继续遵守赚钱养家的诺言呢?
这话很难听,却是很多人已经经历的事实,在我看来,女人是感性的动物,但不能让浪漫主义的感性过于泛滥,主导了自己的生活。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睿智。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一起聊聊我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