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狸之狗来田,猿狙之便来藉。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解:
本章记述孔子向老子求教的对话。
孔子大概看到名家论辩百无不可,就揣测他们是圣人。老子批评名家“劳形怵心”。对于孔子,老子首先告诉他有“所不能闻”“所不能言”。那是什么呢?“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首有趾,即有始有终;无心无耳,即不能知解,不能视听。名家言辨可知可闻,道绝名言智聪,所以不是一个层次(“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孔子分不清,所以还以为名家是圣人。为什么不是一个层次呢?若是名家的话,一定会辩解动止、死生、废起,把它们说得天花乱坠;但站在道的角度,这些东西“非其所以”,自然而然,无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