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陪伴成长:师生关系的教育功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基础,师生关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陪伴功效。
家庭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五个因素:了解与被了解、归因、接纳与尊重、互惠、长期和持续。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在亲子之间这五个因素都很重要,关系到亲密关系的质量。
影响师生关系的质量也有五个要素:学生与教师间彼此的理解、学生的解释风格、学生和老师彼此的接纳和相互尊重、彼此之间的互惠关系体验,这样的关系可以持续的时间。
接纳与尊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积极心理学在谈到关系时所强调的重要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对人的无条件接纳,就是说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对学生的所有情况都表示理解和接受。而尊重意味着老师要在如下没人基础上爱护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完整地接纳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等。
教师一般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权威感,习惯于用简单的命令式或教训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工作也很辛苦,事情繁杂,常常自己心情不佳,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不能倾听学生说话,难以做到平等交流,更不能接纳表现异常的学生,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走向反面,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没有效果,最后即使学生被“制服”,也是口服心不服,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兴趣,内在的需求被忽视。从很多教育失败的案例中会发现很多失败的起点就是师生关系出现问题。
建立积极师生关系,教师应居于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优等生人人都爱,但也要接纳后进生,对他们表达更多的爱。其次要尊重温暖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表现不佳的孩子,要尊重他的想法和需要,同时又能够机智灵活地严格要求,原则问题不让步。再次要聚焦于学生积极正向的方面。首先要看到学生的积极面,并把积极面表述出来,要予以肯定,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看见”,提升学生的自尊和成就感,然后在指出缺点的时候,要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不伤其自尊。最后要与学生互动交流直接对话。教师要听学生说话,不要一味灌输自己的大道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是一两次就可以见效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师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