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拆的是万维刚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选项的价值》。
我摘录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R:而增加选项的好处非常明显。同样是这个研究发现,如果只能选择 yes 或者 no,从长期看来,你有52%的决定都是错的。如果你能增加一两个选项,那么选错的比率就下降到32%。选项增加了,选对的可能性反而也增加了,这就是因为当你没考虑到别的选项的时候,你实际上是钻了牛角尖。
还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现在有一部的电影的DVD,这个电影是你喜欢的明星主演的,DVD要价15美元。研究者先问一组受试者,在这个情况下,你愿不愿意花这15美元,买这个DVD?结果80%的受试者选择买。
然后研究者又找了一组受试者,这一次增加了一个选项:你是愿意花这15美元买这个DVD,还是愿意把这15美元省下来、花到任何你想花的地方去?
咱们仔细想想,这所谓增加的一个选项等于是废话 —— 我不买DVD当然就省了15美元,这15美元本来就是我的钱,我当然想怎么花怎么花!
可就是这么一个多余的选项,就让愿意买DVD的人从80%下降到55%。
所以说,哪怕你仅仅意识到自己还会有别的选项,你的决策水平都能大大改观 —— 因为你现在不是钻牛角尖思维了。
I: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的决策大多数是二选一的,毕业要不要回老家?喜欢一个姑娘要不要表白?晚上有个聚会我去还是不去?
但实际上,增加一个或者几个选项能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让我们尽可能的做对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其选择的结果,而其中的一些选择更有可能会决定我们的命运。而主动增加一些选择则可以提高我们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
所以,遇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选择?我能不能把这个事给改一改?第二步再想一想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人遇到相似的问题,但是他解决的方法与众不同。第三步,如果第二步不行,再找找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物或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A1:
忙的时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是有时候又想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那看还是不看呢?
我以前的做法是,我先逛逛网站,看有哪些比较不错的电影先先下好放在电脑里,然后再找时间看。
比如写文章写了一半没思路了,看会电影放松一下。
但是现在的电影越来越长,没有1~2个小时根本看不完。
A2:
我看过一篇文章,是讲一个电影爱好者。他平时工作也很忙,但是很多电影又想看,怎么办呢?
他的做法是这样的,比如他买下午3点的电影票,同时他4点还有其他安排。
看电影只看前30分钟,如果一部电影看了30分钟还不能吸引他的话,那他就选择不看。然后赶去4点钟的约会。如果电影真的特别好看,他会推掉4点的约会,或者找时间重新看一遍。
我觉的这种方法就很值的借鉴。
在看和不看之间,我们其实可以选择看一半,如果好看就继续看完,如果不好看就不看。
比如我写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给自己定30分钟看电影时间,时间到了,如果还是特别想看,那就继续看完它。如果觉的一般就放弃不看。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看影评,或者影片介绍。(比如10分钟带你看完XXX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