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在刷得到APP超级个体文章,让我得知一个新概念——“断舍离”技术,这是一个整理物品的方法,读罢我深有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如何从你和物品的关系看你的心智模式。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有没有切身体会?
【1】
十几年来买的书全部整整齐齐的摆在书架上,就算书中的内容、方式及思路都已经更新几代了,但你从没想过扔掉它们;
【2】
将孩子读过的书整整齐齐的收拾好放在抽屈或书柜里,以防万一有一天可以用上;
【3】
家里有很多东西说没用又觉得有点用,扔掉可惜,一直没舍得处理;
【4】
整理衣柜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件大学时候穿过的衣服;
【5】
整理冰箱的时候又发现了过期的食品,而你完全不记得了;
如果看完这些你不停点头,那恭喜你,你已经得了“所有权依恋症”,这是个什么东东?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宜家家居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卖场布置成家的样子。
所有家具可以让你摸让你坐让你躺,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想这些家具放在你们家是怎么样子。
体验中投入时间越多就越想要这个东西,仿佛这东西就是你所有的;
而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珍视程度会大大提升,在“拥有”之后很难以割舍,对它有特别的“依恋”。
哪怕有一天它其实没什么用了,你也会习惯的放在家里。
所以你会不会感觉到,家的面积越来越大了,但空间越来越小了?这就是“所有权依恋症”的典型症状;
今天我们说的是《从你和物品的关系看你的心智模式》,那么怎么看呢?
先说一个概念叫“断舍离”,它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看出来了,会收拾房间那也是一种能力);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让你过得更轻松更舒服的方式;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
舍——舍弃多余的东西,多扔
离——脱离对物品的依赖和迷恋
除了文章开始说的现象,你是不是还发现:
001.买东西时会因为便宜马上下手,结果发现买了好多不需要的东西;
002.家里囤了大量的牙膏、卫生纸、洗衣液等东西;买这些东西好像有瘾,越买越多;
所有的现象反应了我们的三种心智模式
1.对过去太过执着
所以不舍得扔,哪怕10年才能用一次。老人特别容易执着于此,清理后的东西又捡回来,这是非常念旧的人;
2.对现实太过逃避
所以懒得理,乱就乱吧,你总说好忙好忙没时间整理,也许你就是一个喜欢逃避而不愿面对现实的人;
3.对未来太过焦虑
所以不停买,管它有用没用,总担忧未来,也许你还是个没法拒绝别人或诱惑的人;
你属于哪种呢?
“断舍离”和普通的打扫收拾房子不同,它的出发点是自己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是否舒服,而不是物品是否过去有用、现在或者将来还可能有用?
试着用“断舍离”技术去整理自己的空间,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做以下改变:
001.
试着卸载手机里过多的APP,留下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002.
试着扔掉书柜上几十年没变的书,换上最符合当下成长的书籍,让思路常读常新;
003.
试着清理衣柜,将那些冲动购买并不适合的衣服送给别人,换上更符合当下你的形象气质的衣服,穿出更多自信;
004.
试着清理孩子的书柜,将小学和中学的课书都放在网上,让需要的人拿走,这种书人家也不好买;
005.
试着清理孩子的玩具柜,将不适合的送给你的亲朋好友,换上适合孩子年龄及兴趣爱好的玩具;
006.
对迟早要用到的东西例如牙膏、面巾纸、食盐、保鲜膜等,试着快用完才去购买;
007.
试着清理那些看着有点用但实际又不会用的东西,为你更需要的东西腾地;
通过这些对物品的整理及调整过程,我们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