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宝小雨5岁,小宝玥玥7个月。有段时间,奶奶回老家了,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实在分身乏术,指挥小雨当起了我的小帮手,“妈妈实在忙,你自己洗脚吧”,“帮我给妹妹拿个尿不湿”,平时都要粘着奶奶娇气的小雨,看到妈妈恨不得三头六臂的模样,竟然瞬间懂事,主动帮我干这干那。
但奶奶回来后,这一切发生了大逆转。小雨看到我喂妹妹吃饭,就嚷着也要奶奶喂她;看到妹妹坐在我腿上,她也要凑过来坐到我另一条腿上;看到爸爸抱妹妹,就不肯走路,也要爸爸抱......小雨要把缺失的关注全部补回似的, 时不时家里都要上演一幕幕“争宠”大戏。
家里人反复教育小雨“妹妹小,不会走路吃饭,所以要喂要抱,你都是大姐姐,还要和妹妹一样,羞不羞”。
这场景触动了我的记忆碎片,我小时候凡事都被要求让着弟弟,哪怕弟弟做错事,大人永远用一个理由来解释“弟弟比你小,所以你要让着他”。我从开始的委屈,到后来的认同,也理解父母的不易,逐渐成为一个“早当家”的孩子,初中开始,放学回来就会给爸爸妈妈做饭、送饭。高中一个学期我才回家一次,早就懂得了报喜不报忧,在外面遇到任何困难,都是自己独自承担,即使有一次手摔骨折了,也是自己去医院,打着石膏继续上课。
因为我深深地明白,我要懂事,不要让家里人担心,我只能靠我自己解决问题。有时候受了委屈,也不吭声,偷偷躲在被子里抹眼泪,默默发誓要变得强大。
因此,我对小雨的娇气嗤之以鼻,我下意识地会想“小雨才懂事两天,奶奶一回来就打回原形,还变本加厉,太娇气了。孩子从小就应该独立坚强,今后才能独挡风雨”。当我忍不住也想苛责她时,猛然意识到我是想让她和我一样,但像我一样小小年纪就懂事,真的好么?
太早独立的孩子,往往难以体验“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若干年后,当我羽翼丰满,可以为自己遮风挡雨时,我发现我不会撒娇,在我的记忆里,很少有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场景;我非常独立,做事情喜欢我行我素;我有时候显得“冷漠”,很难去体会别人需要的关怀。坚强的外表下,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和自卑,总觉得谁都可能离我而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更是给予我们疗愈自己的机会。
我尝试着从小雨的角度理解,就像回到我的童年,走到那个已经被我忘却,却依然在灵魂深处委屈哭泣的“我”身边。“爸爸、妈妈、奶奶,家里这么多人,妈妈喂玥玥,奶奶为什么不可以喂我,他们爱玥玥不爱我么?我也想像玥玥一样被妈妈喂,被爸爸抱。”小雨懂事,她知道妈妈孤立无援时,她要帮忙,让妈妈没那么辛苦。小雨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里人多时,大人们都关注妹妹的一颦一笑,对妹妹又喂又抱,却要求自己独立完成,难道就因为我是姐姐?我不想长大。
当我尝试着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才真正理解她的行为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我一手抱着玥玥,一手抱着小雨,安抚两个宝贝,享受着甜蜜的负担。小雨的情绪被安抚后,我抚摸着小雨的长发,柔声说:“宝贝,你看,妹妹想自己抓勺子吃饭呢,她都不想我们喂她,想学姐姐一样能干,你快教教她。”“真的么?”小雨的眼睛里绽放着亮光。看到小雨和妹妹玩得不亦乐乎时,我趁热打铁:“妹妹对姐姐笑得好开心,好爱姐姐。”两个宝贝相视,咯咯咯,傻笑声不断。
有安全感的亲子依恋关系,是独立自我港湾。
家长想要孩子成长,早点独立懂事,这种场景随处可见:“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上个厕所还要妈妈陪你,羞不羞啊?”“胆子怎么这么小?你再不做的话,我就不管你了。”
当孩子表现为依赖时,家长就不可控制地焦虑,一焦虑就不耐烦地说教,甚至忍不住会威胁孩子,逼迫他去做我们想让他尝试的事情。
其实哪怕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需要我们提供适当的帮助,独立性不是威逼利诱出来的,孩子有爱,有安全感,才会愿意去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迈出自己的独立人生。
用爱去浇灌宝贝,在育儿育己的路上,成长孩子,也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