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老家,在手机APP上听《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我曾非常不屑于读这些畅销书,总觉得它们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心太重,和我的三观不太相符。
然而断断续续听完后,作为一个理财小白,我对于金钱和理财有了些新的认识。金钱是为生活服务的一个工具,是我们获得生命自由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谈钱不俗气,赚钱也不庸俗,没钱用才最可悲。
这两年都流行高晓松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若没有金钱的支撑,又何来诗和远方,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意淫罢了。
而且,你不得不承认那句话,生活中95%的问题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解决的,尤其是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体会更深。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人生在世,哪一样不需要钱,我们每天那辛苦的工作,拼命的加班真的仅仅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假如给你足够花100年的钱,你还会这么努力的去工作吗?
后来,听了早上好理财群一位金融理财师唐美姣美女姐姐的一次分享,我开始对自己的财务现状和努力方向有了些认识。越来越意识到,学点经济学和理财知识非常有必要。
娇姐分享的题目是《揭秘人生的四个账户,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简单记录了一些要点。
什么是财务自由:自由自主自在
我们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会被金钱所累,为此,必须要克制一些欲望,放弃很多本可以通过金钱就可以得到或者享受的事情。财务自由,大概是人人都向往的吧。
财富不是用数字衡量的,而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亲戚朋友,他们为了赚钱而甘愿夫妻半辈子分离两地,甘愿错过孩子的成长,年过半百都还依然为钱而奔波。大家见面聊天,永远都是在问:“最近在哪干活?一个月多少钱?”,除了农忙,你都不好意思闲在家里。
这一方面,当然是来自现实的压力,生活处处都需要钱,儿女要上学,要结婚,要生孩子,亲戚朋友各种红白喜事要随份子,生病要看医生,要吃药,种庄稼要各种投资。他们总是会缺乏一种安全感,即使手里并不缺钱。
还有一方面,很少人回去计算自己这辈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也不懂得怎么计算。所以,没有人嫌钱多,能多赚一个是一个,能赚多少赚多少,就永远在拼命地赚钱。
金钱没有固定的主人,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金钱流动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锁定自己拥有金钱的流动性。
我们拿到的工资并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要支付房租,还房贷,买吃的,买穿的,养育儿女。。。。。。,所以,这些钱还没拿到手就已经属于别人了。钱只不过是从这里流向那里,并不会永远属于一个人。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如果不会创造财富,也不懂得守,金钱自然只会慢慢流走。因此,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要锁定金钱的流动性,让已有的钱留下来,并能不断创造出新的收益。
金钱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娇姐提到了一个人生不可失败的财务目标,其中就包括: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自己的养老,医疗保障,高品质的生活。
想想这几个,哪个不是我们拼尽一生都在努力创造和维持的事情。尤其是前面四个,输了哪一个,都会抱憾终身。
比如第一个孩子的教育,做父母的,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尤其是教育方面。幼儿园要读哪个好?公立园,私立园,蒙氏园还是国际园?越心仪的收费越贵,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现在在国内读书上大学,没个百八十万都不敢想,如果想出国去读呢?国外的学费更贵!孩子不是那个料,或许还没那么多遗憾,如果孩子是块好材料,而我们却没钱培养,说不内疚都有些违心。
成材当然有很多条路可走,但如果可以,谁会愿意选择最曲折难走的那条呢?
那要全部达到上述我们所规划的财务目标,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每个人的条件和要求不一样,需要的钱也会有所差异,但细细算下来,都不会是个小数目。
考虑完之后,问题来了,依照我们目前的收入水平,我们能够达成这些目标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做呢?
娇姐给出了一张中美收入结构的对照图:
通过观察,可以思考自己的收入状况,我们更接近哪一种?我们是劳动性资产收入多,通过工作和付出时间换钱,还是资产性收入多,让钱生钱,为自己工作。
如果即使不工作,资产性收入就可以维持我们较好的生活,是不是我们可以就不用为了钱而委曲求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了呢?我们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的幸福指数必然会因此而大大提高。
所走就走的旅行,诗和远方,这都不是事儿。
那我们工作了这么多年,手里有多少资产呢?我们的钱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娇姐又给出了一张图:
这张全球资产配置状况图,虽然是几年前的,但现在依然适用。想想看,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为了买房,又何止是用了资产中的61%啊,我们几乎是倾尽了自己的所有,有时还要花掉父母半辈子的积蓄,有可能是他们的养老金,这还不算,还得再为银行打几十年工。
也因此,在正值壮年的时候,就背负着这重重的压力谨慎前行。
而老外的资产配置相对来说却比较平均,难道真的是他们比我们更会赚钱,更有钱吗?
那么,到底该怎么配置我们所拥有的资产呢?怎样让我们的家庭资产实现持续、长期、稳健的增长呢?娇姐给出了一张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只大概对比一下这张图,就可以发现我们资产配置中存在的一些漏洞。
这方面我自己做的就比较差,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划分,账目比较乱,社保和商业险都有买一些,股票基金也买了一些,比例分配确是乱七八糟,非常随意。这导致经常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又会很快胡乱花掉。
图上这么一划分,就渐渐明晰起来。要花的钱,生钱的钱,保命的钱,保本升值的钱各有所有,各得其所。
所以,还是要好好理一理自己的财务状况,专款专用,按功能分别处置。至于具体如何做投资,还需要不断去学习。
娇姐指出,也不是每个人的资产配置比例都要和标准普尔相一致,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况,和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配置比例都会有相应的侧重和调整,但最终要慢慢向着这个标准靠拢。
分享的这些概念,虽然都不是什么新知识,但对于财务知识一无所知的理财小白来说,还是挺有收获的,至少在观念上会有所改变,进而又会影响到行动。我相信行动上改变一点点,一年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一起努力,为更好的生活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