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忽然想吃小时候经常吃的凉拌菜。于是,说干就干,拿出父亲专门从大理石厂给我打制的对窝和我自己在汉江河边捡的长条形的石头,开始冲辣椒和蒜汁,如图所示。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天气一热,辣椒结出了绿油油的果实。炎热的中午,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被指派剥点蒜瓣,上房屋旁边的地里摘点辣椒、花椒,然后洗净,一起切一下,放入家里面那个用石头掏成的对窝里面用石槌捣碎,然后用勺子挖出来放入碗中。
奶奶饭做好了,就把我冲出来的辣椒、蒜瓣汁再次加工,放入盐、醋、香油以及各种调料。有时候割一把韭菜给我们凉拌着吃,有时候是黄瓜,有时候是煮熟的红薯粉,用凉水冲过后凉拌着给我们下饭吃。那时候,那种酸辣鲜香的凉拌菜的滋味,常常让我们每次禁不住饭都要多吃几碗。
而用这些蒜汁吃的最多的却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蛤蟆咕咚,如图2。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红薯面漏成的蛤蟆咕咚,看上去黑乎乎的,吃起来略微有点红薯的甜。
常常的,奶奶提前把它做好,用凉水冰着。我们啥时候饿了,回家用漏勺盛一碗,浇上酸酸的辣辣的蒜汁,呼呼噜噜一大碗一会儿就下了肚。因为吃蛤蟆咕咚是不用嚼的,就那样囫囵吞下去,肚子很快就饱了,放下碗可以再出去玩。大人们干活回家累了,饿了,也是一大碗吃下来,即消暑又饱了肚子。
后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逐渐用白面漏蛤蟆咕咚,就像是如图所示的一样。
还记得先生第一次去我家,正是农历五月,麦收时节。有一天,妈妈照例做了一大锅蛤蟆咕咚,热情地给先生盛一碗,让他尝尝。谁知道,没有吃过的先生,喉咙很细,无论如何也囫囵咽不下去,只好嚼碎了吃,可想而知,这样是吃不出来它的本来的原始味道的。好在,现在的漏瓢都扎的窟窿很小,漏出来的蛤蟆咕咚细小了很多,方便任何年龄层的人直接食用。它已经是我的家乡餐桌上夏天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小时候,爷爷最喜欢让我们没事的时候,给他用石窝冲很多辣椒,就是用刚刚摘下来的青辣椒洗净,随便切一下,放石窝里面捣碎。然后爷爷给它们放上一些盐,装入一个大玻璃瓶中,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拿出来下饭。
我小时候怕辣,没有尝过。倒是每次爷爷打开瓶子,那种辣椒特有香味竟然也非常诱人。
记得有一次,家里面的青椒买多了,我也如法炮制,把它切碎,放入盐腌渍了一下,竟然也非常好吃,有一种辣椒特有的香味,拌一点香油进去,让儿子直呼好吃。
也记得小时候我做事是非常认真的。剥蒜瓣一定要剥的干干净净,一点蒜衣都不留。有一次大人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剥的蒜瓣迟迟不见,过去一看,我才剥了几瓣。妈妈随手拿过去,一会儿就剥了很多,让我送往厨房的时候,我看见许多蒜瓣上还付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小小的薄薄的透明的蒜衣,我立马不给奶奶,一定要把它们剥的干干净净才罢休。
夏天吃很多的凉拌菜或者凉面,是我家乡的一大特色。记得我都上班了,家乡的散装醋,也就还是几毛钱一斤,还特别的酸。家家都是用5斤或者10斤装的塑料壶去打醋,用来过夏。先生现在有时候还会给别人介绍我家乡的醋好,即便宜又非常的酸。不像现在超市里面卖的有些醋,炒菜时感觉倒了很多,菜却依然不是想要的酸。
前几天给老家的妈妈打电话,问他们中午吃的啥饭?妈妈笑着说:天太热了,他们中午漏的蛤蟆咕咚吃。是啊,对我们家乡的人来说,在这气温逐渐升高的夏天里,再没有比一碗凉凉地、酸酸地、辣辣地蛤蟆咕咚更好吃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