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我今天要介绍的书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茨威格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命运的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不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故事,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书中的另一个故事《看不见的藏品》。故事的开头是一个从事古董事业37年商家因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的通货膨胀使得他的生意越来越萧条,出于无奈,他只好去寻找当年的老客户,想借助这些以前的客户能买他的商品。那次通货膨胀1923年达到顶峰。甚至出现一美元等于10亿马克的天文数字,大街上人们拖着装满货币的小车去购物的情景更是司空见惯。货币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的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福利受损,而高收入者却可获益。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故事中处于低收入群体,因为通货膨胀而带来的不幸与欺骗。

      故事的发展就是古董商找到以前的买家,并通过买家的女儿透露他们家因为收入已提供不了平时的温饱问题,她女儿就只好瞒着他卖了许多他当时收集的珍品,因为他双目失明,所以并未发现。而古董商出于同情不想让双目失明的老人再受刺激,便一同瞒着老人的故事。

      这个发生在通货膨胀时期的故事,尤其使我印象深刻,当老人的女儿为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为出了卖画的下策过程中,因为老人的女儿不懂画的珍贵,加上一些不地道的买家低价买到画而感到气愤,痛恨那些不地道的买家对经济不济的老人的女儿的欺骗,低价买画就更是对画本身的不尊敬,也许低价买画的人甚至还不是对画的喜爱而收藏,可能是想低价收购然后转身就以天价卖给那些热爱收藏画的富豪。而我对老人的女儿卖掉老人用了将近60年收藏的画的其中一部分还是有些理解的,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时期,对于他们这种家庭,别说享乐了,就是连温饱问题都要发愁,因为我认为人首先要活着,而经济就是基础,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撇开温饱谈艺术,显然是不可取的。就连我们当代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生命健康,决定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不就是让人们脱贫,让人们先解决温饱再享乐。而且谈到那位老人的女儿,他女儿对偷偷卖了老人收藏的画感到愧疚,她之所以瞒着老人是因为老人本双目失明,不想再刺激他的眼睛,而且她卖画的到的钱并不是留给自己用,因为他们现在是全家人住在一起也是考虑到老人的温饱,她是一个以大局为重,同时又用善意的谎言,让老人开心度过晚年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核心 论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不利于社会发展通过消费刺激经济。即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小岛经济...
    ZMJun阅读 3,177评论 0 0
  • 在《逻辑思维》视频节目的推荐下,出于对经济学的好奇买了本《小岛经济学》,传说中的该书为国外一位经济学大牛在出行途中...
    034d10eb9128阅读 1,995评论 0 1
  • 此文有完整剧情,不喜欢剧透的请绕行——原谅作者并不知道如何写好一篇影评而不剧透。 《皮绳上的魂》我看的是路演,某公...
    李户勒大阅读 1,312评论 0 0
  • 已是深夜,亲人们都已睡去!我听着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越是寂静的夜,我越是想写点什么,越是想思考一下! 我是谁? 我来...
    幻林夕阅读 262评论 0 0
  • 干大是个双目完全失明的全盲人,吹拉弹唱带口技样样精通,儿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替他拔白头发,五根可以换来一段精彩的表演...
    牛朋利阅读 5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