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花期。
推荐理由:作者的文笔很好,在环境方面描写的很细致,讲述了成都寒露来临时的景象,成都的风、成都的雨,很有画面感,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一篇很好的散文,特此推荐。
距离寒露还有四天,可是成都的寒露貌似已经来了。早晨刚睁开眼睛,就被室外昏黄的光线吓了一跳,那个黄的成色,和北方的沙尘暴很相似,还以为成都也遭了沙尘暴。定睛一看,原来是阴沉的原色。
思维还在恍惚中,稍微清醒下终于反应过来,成都不会起沙尘暴,湿气太重。纵有沙尘,颗粒被水气充满,质量增加,导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只能沉寂于地面而无法悬浮于半空。
伸出手,明显感觉室内温度相比于昨天下降了很多,已感觉到丝丝凉意。怪不得有人说,成都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的存在感极低,经常直接由冬入夏,再由夏入冬。递进程度如升降电梯直达,其中无任何停留。唯一好奇的是,春装和秋装依然正常上线,从没缺席过。
窗外的树叶开始哗哗作响,门缝里传来了“呜呜”的声音,起风了。
坐在飘窗边,透过窗子,俯瞰这个即将风雨交加的世界。
风来得异常的快,雨还没有报到。平时伫立在楼下的树木如谦谦君子,而此时的它们,都在疯狂地摇着头,有的纤弱的甚至弯了腰,发出特有规律的声响。
雨渐渐地来了,风在彰显它的威力,它在怒吼。门缝里的声音更大了。随风摇摆的树叶被淋湿了,反了光。楼上的视角看上去,反光的树叶颜色变得发白,没有反光的树叶颜色比较深,在风的作用下,深浅颜色交替出现,使得整体看起来更有色调,像一幅移动的自然画作。令人着迷,移不得眼。
雨开始淅沥沥地下。时而大,时而小。在风力的推动下,雨点也变得更有力度,砸在窗子上噼里啪啦地,无法让人忽视它们的存在。窗子上也由最初雨滴,慢慢变成了雨线,直线而落。雨水流向下游,流向地面。
成都的雨是绵绵的,如果没有风,它不会那么犀利,不会那么咄咄逼人。有时连续阴沉几天都不见一滴雨,有时又可以连续下几天。这与北方是不同的。北方阴天,多数都会下雨,而且雨下得急,下过就晴天。北方的晴天是彻彻底底的晴天,蓝天白云,界限分明。犹如北方的冷,冷得干脆,冷得彻底,冷得不留余地。
或许,这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区别,这也是南方人性格和北方人性格的区别。南方人偏浪漫,而北方人偏粗犷。在那片冰天雪地里,可能也没有人愿意去悠然漫步,继而谈人生、论理想吧,毕竟人体的热量维持时间有限,浪漫总要让步于现实。
风慢慢地小了,门缝的声响也减弱了。树枝也由摇摆变成了舞动,唯有树叶还在跳舞,那是雨降落的音阶。
我依然沉迷于眼前的风景,舍不得离开。忽然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风在逍遥中看雨,看雨的我在楼上也看风。秋雨装饰了我的窗子,又装饰了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