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大姐家玩,不小心把手划了一道小口子。大姐急忙从阳台上的花盆里掐了一点芦荟叶子,把汁水涂抹在我的伤口上,居然很管用。看我喜欢,大姐就送了我一盆芦荟。我把它带到学校,放在教室的窗台上。
下午上课的时候,刚进教室,好几名学生向我告状:“老师,于坤把芦荟都掐断了,他还不承认错误。”我仔细一看:可不是吗?好好的一盆芦荟,断了长长的一片叶子,茬口上还渗着未干的汁液。于坤这个小调皮鬼,经常惹是生非。他好奇心很强,活泼好动,什么都想摸一摸,试一试。而且他伶牙俐齿,就算是做错了事被当场抓住,他也能为自己讲出一番“道理”,很是让人头疼。
我觉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能振振有辞,自圆其谎,实在是“不简单”。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于坤从小就是个“惹祸精”,害得他爸爸妈妈经常得跟在他后面收拾乱摊子,向人家赔礼道歉。就为这,他没少受皮肉之苦。也许是为了逃避惩罚,他学会了故意编造谎言,把过错推给其他人,逐渐地,他说谎的技术日渐“高超”。
孩子做错事情说谎,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所以在英语“欺骗”一词的古意中,还含有“自卫”的意思。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过错在所难免。可是有些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犯错,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就惩罚,希望孩子尽快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往往在恐吓、打骂的威胁下,孩子不但没有变得诚实,反而认为说了实话更要挨打,说谎话却有可能会逃过一劫,所以他就会用说谎这个武器来自卫。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孩子说谎是被大人给“逼”出来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还是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假如我们给了他们温暖和信心,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让孩子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而且不会因为认错而受到处罚,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坦白说出来。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的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原谅他的过错,真诚地帮助他改正错误,避免再犯,也许就能够让孩子克服“犯错就会被惩罚,不如说谎骗过去”的侥幸心理,养成诚实坦白、有错就改的好习惯。
通过我细致的调查和耐心的思想工作,于坤终于承认了错误:芦荟是他掐的,折断的那一片芦荟叶子被他揉碎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原来,有一次我掐了一点芦荟叶子,涂抹在没好利索的伤口上时,被于坤发现了。他并不知道我手上有伤口,只是觉得很奇怪,就掐了芦荟涂抹在手上,也没发现有什么变化,还正在纳闷呢!我告诉他芦荟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让他和大家一起了解与芦荟有关的知识,还把“保护”芦荟的光荣任务交给了他。从此,再也没发生过乱掐芦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