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扁平化,我们也逐渐进入到一些新的圈子,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圈子里的时候,如果能有一门自己独特的手艺优势,就能借助圈子里的特定资源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我们找到有能力、有价值和有兴趣这三者的交集后怎么样提升?
让我们一起回归一下初心,我们当初是怎么样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长大到现在的自己的?我们借助了一些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学习提升?
保持好奇心,制造新鲜感
婴儿时期,我们看到什么都会保持好奇心,然后会不断尝试,不管结果如何,先尝试了再说。不得不称赞婴儿时期的自己,因为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如果能尝试到每一样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充满了人生的意义的,是有着巨大的意义感的。如果好玩,我们会非常陶醉在其中久久无法自拔;如果不好玩,我们会想着征服它,实在征服不了,大不了放弃它或者大哭一场,然后再去找别的东西。
我们在这一路就是不断好奇不断地接触,逐步感知世界,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现在反而变得迟钝了,变得更多地只会被商业价值驱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
乔布斯说过:keep hungry,keep foolish.保持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心,是我们在任何领域想要不断成长的最基础的因素。
所以如果想要持续提升一项独特的优势,请回归自己的初心,保有一颗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吧。
然后是不断复制粘贴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辈子都是在不断地复制粘贴那些比我们做得更好的人,通过学习他们身上的更好的经验更好的学识来助力我们的成长。
还记得我们是从哪里复制粘贴的吗?从一切我们好奇的外界获取。我们的父母、周围的小伙伴、老师、电影上、书上……
还记得吗?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是通过老师将世界上优秀领域的知识不断地传道授业给无知的我们,然后我们不断复制粘贴,才能了解到越来越多东西。我们一路以来都是在借助这个世界上千年的文明知识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那些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现得来的。
物理我们是学习牛顿、爱恩斯坦等等前人的的经验,我们的地理是学习郦道元、徐霞客等前人的经验总结,生物学我们是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音乐我们学习贝多芬,历史学我们学习司马迁等等,我们可以从故去的历史人物中复制粘贴他们钻研一个领域的经验。
我们还可以从身边的牛人身上去学习,找到在我们自己想要提升的这个领域的牛人,然后付费请教,这样的复制粘贴是最快的,能够少走弯路。因为牛人对前人知识的理解比我们更加深刻,还能更加通俗易懂地给我们进行更高效地针对性地传达。
为什么你以前念书的时候历史老是考得分数比较高?肯定跟你经常向你们的历史老师请教脱不开关系。为什么你的老师愿意教你?肯定跟你交了学费脱不了关系。到这里我忽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原来为知识付费成长一直都是社会成长的主流,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知识。哪怕你说你的知识是从书本学的,没有找老师,可是你买书也是花了钱才的,也是为你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付费的。
因此,假如我们还没有到达一个领域的顶端,我们就要不断地通过复制粘贴那些在这个领域里比我们做得更优秀的人,向优秀的人学习,成长更快。
接着是不断地理解、重构、再呈现
经过一段努力的复制粘贴时间后,我们往往会陷进一个停滞不前的瓶颈,这个时候怎么办?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往往是思维结构出了问题。
在这里要说到一个概念:知识有溢出效应。一个社会积累的知识越多,新的知识就越容易涌现。知识的存量越多,每一项新知识的收益越大。新知识的收益越大,进行知识投资的激励就越强。
人也是一样,一个人积累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涌现新的知识。知识存量越多,每一项新知识的收益越大。新的知识收益越大,人进行知识投资的激励就越强。
牛顿、爱恩斯特、达尔文、司马迁也是通过大量学习他们的前人的经验知识,把知识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然后产生了知识溢出效应。新知识的不断溢出他们产生了知识的收益,因此他们在这个积累-溢出-新积累-新溢出的循环过程中发明了新的理论。我把这个知识溢出的临界点称之为“觉悟”或者“开窍”。
如同哥伦布在一次的航海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突然发现了新大陆,这次收获让他明白自己的辛苦积累是必然的,然后他又有了不断寻找下一个新大陆的动力,开始下一段的旅程积累,再度发现新的大陆。这个境界是非常神往的,正是一批又一批前人在相关领域不断地积累-溢出-新积累-新溢出的循环“觉悟”,涌现新的知识理论,才让今天的我们学到了更为新鲜的知识。
发展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最关键的不是从1到100,而是从0到1的“惊险的一跃”。
上高三之前,作为文科生的我,文综三科总分烂到极少会超过180分(嘘~~这是不能说的秘密),文综的总分可是300分。当时的我非常痛苦,如果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是没法突破的。我上了高三之后,除了一如既往地不断地向老师学习,把老师讲到的理解知识的方法全部认真学习了一遍之外,我还多做了一件事情。
2个月后,我的文综考试基本上稳定到了全班前10,学校高三文科人数将近1200人,我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排进前100,荣获班上的“地理小王子”的称号(对于这个称号我一直不觉得骄傲,名正言顺),我的笔记也经常被同学借去抄,后来毕业后还有一个师妹借我的笔记拿去复习用。
我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我多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储备的知识存量到达一个临界点,涌现了溢出效应,我觉悟了,对所有储存的知识进行了新的理解和重构。我把历史、地理、政治的知识框架进行了全面的重新构筑,把老师的框架取其精华,去除不适合的,然后结合我的记忆习惯和特点为我所用,形成了我自己独有的系统架构进行呈现。所以后来抛开笔记,我都能对文综的大多数题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答。
当我们不断地学习过后,我们要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理解、重构,最后再重新呈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力,与我们化为一体,这个时候我们就找到了打开自己的升级加速器的钥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