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座...人人都是语言学家的城市,但是,这座每位市民至少都会三种语言的城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大文豪!这个以语言见长的国家即卢森堡,它处于欧洲十字路口,夹在德,法,比三国当中,人口仅4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26%,其首都卢森堡市有8万人,是欧洲金融中心和钢铁基地之一,外国人占的比例更高!
由于对国外经济的依赖性,在卢森堡,每人精通三种语言是未出娘胎就注定的!当婴儿学牙语时,首先教其说本国的卢森堡方言,这是国人日常交谈的口语!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德语和法语,因为两者是官方语言,而德语更是教堂宣教的语言,不懂德语就不能跟着神父念圣经,唱圣诗!小学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中学修第三门外语,如英语,拉丁语等,因为国内没有大学,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
在卢森堡,约定俗成的是,报纸用德文出版,杂志用德,法文出版,学术杂志只有法文!广播用德,法语,电视用法语!招牌,菜名,各种票证,车票,单据也是法文?议会辨论语言只许用法,卢两种语言!法庭审讯犯人使用卢语,宣判用法语,判决书用德文打印...走进一户人家,会看到父亲在读德文报,儿子在念法文书,女儿在唱英文歌,母亲在用卢语唠叨!
对于外国人高度赞美的语言水平,卢森堡人却不以为然,埋怨为了谋职和生存,将大半精力都消耗在三四种语言的学习运用上,满脑子的单词,音符!虽然他们懂得的语言多,但能够真正精通的太少!透视卢森堡,该国之所以难以诞生一个文学巨匠,并非是其文化底蕴的匮乏,而是各种泛滥的语言阻碍其走进文学殿堂的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