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喝了咖啡,晚上失眠,遂上简书,写个随笔,聊聊家事。
最近我工作所在的城市,房价飙升,半年之内,房价翻一番,薪水却没有大的浮动。
购买无力后,遂兴起了在家乡城市买房的欲望,不为了炒房,只为居住。
父母年纪渐长,爸爸见多了周围年迈之人,同妈妈商量,日渐老迈,若腿脚不利落,仅一楼台阶依然爬不上去,是否应购置电梯房以备未来之需?
原本想在我工作的城市,奈何房价太高,望之兴叹,遂断了这个念头,可老家的房子最近也是水涨船高,几个楼盘跑下来,房价也让我大为惊叹。
举全家之力买房依旧吃力。
闲聊时,爸妈感叹,这次使使劲再买一次房,大概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搬家了吧。听来有些伤感,可逐一回忆起爸妈的那些“房事”也是温馨满满。
不断变迁的陋室,是爸妈携手的温暖开始
爸妈第一个房子是妈妈单位的单人宿舍,那时候,妈妈不会做饭,爸爸工作单位远,只有周末回来,每次回来的时候都做水饺,单位筒子楼宿舍,一间房只能开着门煮,满楼洋溢着水饺的味道。
妈妈常说,爸爸不仅用水饺征服了她的胃,还让老爸成了厂里女人交口称赞的对象。即便如此,老妈还是戏称老爸是“心机男”,说从谈恋爱开始,就故意开着门煮水饺,以此增加群众评分,依靠众人口碑,博得妈妈的好印象。
后来,他们由单身宿舍一间屋搬出,搬进了厂里给提供的位于厂周围村子里的两间小平房,是与房东比邻而居的小厢房。
那时候应该已经有我了,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冬天北风冷,家里四处透风,而我就是因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把小脸冻伤,一连养了好几年才养好。
中途因为房东亲戚回来要住房子还被迫搬过一次家,依然是农村的破旧小屋,每次我一去,到了晚上就哭,抱着往姥姥家的方向走就不哭,一回头进屋就哭,百试百灵。
我儿时记忆中的家,是位于四楼顶楼的二十几坪的楼房,也是单位的集体住房。这是爸妈自农村住房之后的家,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厕所。
主卧是卧室,也是客厅,兼职餐厅,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是从卧室支起大桌子吃,同时还可以看着电视吃饭。
冬天很冷的时候,需要生炉子取暖,为了减少煤的消耗,我们三口人会挤在小屋子里睡觉,热量也仅够维持做饭及小屋取暖,大卧室常常是很冷的。那时候,我学会封炉子、添煤,休寒假的时候,我会利用炉子帮上班的爸妈热饭。
在那个夏天热,冬天冷的小小顶楼,我度过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光,楼顶有我下面的乳牙,楼下配套房顶有我上面掉下来的牙齿,因为那时候妈妈听说,只有这样,牙齿才可以长得齐。
嗯,如今我的牙齿还算齐整,只是因为对瓜子和海瓜子的热爱,所以门牙上留下了瓜子牙的豁口。纯属后天形成,怪不得先天。
福利分房,爸妈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房子
小学后期,国家实行福利房政策,需要个人购买,恰逢爸爸单位分到了一个六十几平的房子,那时候,妈妈单位和爸爸单位只可以择一处购买。
买妈妈单位的房子,小,但钱够了,而且地处繁华地段,若要爸爸单位的房子,地理位置偏远,且加上房子与装修,资金有很大缺口。爸妈思来想去,我慢慢长大,两间屋子实在太小,六十几平好歹是三室,以后老人或客人来,总算有个住的地方。
遂买了爸爸单位的福利房。
那时候没有搬家公司,只是自己叔叔和爸爸交好的朋友利用早上上班前的时间,找一个大车,把家具一收拾,帮忙搬去,搬完了还要各自上班,爸妈再找时间邀请大家来家里吃顿饭,这就算温锅。现在有了搬家公司,方便了很多,朋友之间虽然也温锅随个钱,在外面一起吃个饭,但还是少了很多以前在家吃饭的热络,与有事大家一起帮忙的那种热忱气氛。
那个家里的墙还是爸妈晚上骑自行车带着我跑好远去新家,自己粉刷的。现在想想,其实也蛮辛苦,但记忆中是爸妈刷墙时候脸上洋溢的幸福微笑,连眼神中都透着兴奋,大概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属我们的家吧。
我在这个家里度过了小学的毕业班,中学时光以及我的高中时光。新家距离学校很远,从搬家开始,我骑车子需要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可以到学校。那时,我在小学五年级,爸爸不放心,早上骑自行车陪我一起往西走去学校,停下自行车,然后坐公交车去城市的东端上班,下午下班坐公交车从东端到我的学校,再和我一起骑自行车往东端回家。家正好在我的学校与爸爸单位的中间位置。
别问我为啥不能坐公交车上学,90年代,小城市公交车刚刚兴起,早上一趟仅能满足上班需求,我上学时间早,来不及。
爸妈那时候常夸我了不起,我那时小,也觉得自豪,想想同龄的小朋友都只能走着上学,只有我可以骑自行车,要知道骑自行车上学可是初中生才可以的殊荣,却是忽略了因为我家太远的缘故。搬家之前,我走路上学也不过十几分钟而已,而搬家后,即使骑自行车也要三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大概送了一个月,爸爸看我熟悉了,而我也觉得爸爸如此十分折腾,也不断要求自己走,这才作罢。那时的我还沉浸在满满的自豪感中,现在想来,搬了新家,有了更大的房子,可生活的不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是远离市区的新房子,交通也不方便,道路泥泞,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可现在回忆起来,不觉辛苦,脑海里只有春天的微风里带着的些许花香;夏天大雨后路上冲下来的大泥鳅;秋天芦苇荡里摇曳的芦苇毛毛与水鸭子的扑腾声;冬天自行车车辙压在雪后冰层上的吱呀声。
于我而言,这些都不辛苦,并让我以此为乐。
为了让我过得更好一些,其实我的父母更辛苦。他们省吃俭用还买房子的钱,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四年以后,爸妈终于有钱买了一个踏板作为出行工具,虽然初春、深秋和冬天坐车真的真的很冷,但以后去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也快了很多。
那个家有我成长的很多记忆,曾经叠了很多小星星,贴在我房间的墙上装饰,有我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有“温馨”的“馨”字,那是独属我的小屋,冬天家里有了暖气,我们终于不用再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了。
有时,我会坐在暖气片上的窗边,边背书边眺望远处孩子玩闹的身影;有时,我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故意拉开窗帘让屋外明亮的月亮照到床上的我,仿佛这样就是和她打招呼;有时,啥事没有,但我就只是从双人大床上滚来滚去,独占我的空间。
当然,在这个家,我们也上演了叛逆的青春期撞上脾气暴躁的老爸现代版。
初一因为文章常识性错误而发表不顺被老爸批评,在恼怒时撕毁文章被老爸训斥不谦虚而被胖揍;初三时曾经在晚上偷看小说而成绩下滑,老爸开完家长会因为我的成绩退步脸面无光,回来大发脾气训斥白花学费,在我伏在写字台哭的时候,甩手打在后脑勺上,牙齿抵破嘴唇,第二天不得不顶着红肿的眼睛和两片肿的老高的大厚嘴唇子去上学,还得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寻找自己跌破了的蹩脚理由。没办法,要知道优等生也是要面子的,是考砸了,若是告诉老师因此被家长胖揍还是很没面子的。当然,我也因为老爸的这顿胖揍,与其整整冷战大半个月,当时也是有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父子没有隔夜仇,我虽然记恨了很久,但最终一笑泯恩仇,我们是家人,虽然会吵闹,但永远相亲相爱。
大房子,是我们家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高中时候,我成了住宿生,恰逢我们小区其中一个楼盘对外出售,价格不算美丽,但房子是一百多平,大了很多,爸爸动了心思遂同妈妈商量,妈妈衡量了一下手上的钱,不算装修一半的缺口,纯毛坯房,连个螺丝都要购买,而且,我几年后就要上大学了,处处都要钱,换啥房子。
爸爸心动不已,妈妈不可说服,爸爸遂提议召开家庭会议,我是家中重要一份子,可以参与表决。
新房子,宽敞、明亮,但资金缺口大,借钱、还钱爸妈可以承担,上大学正常的学费、生活费可以,但倘若我大学失手,三批学费无力承担,事关我切实利益,需我表态。
二话没说,当即站在老爸一面,换!上学的事情,我来负责;钱的问题,爸妈解决,我们各自负责。
妈妈无奈,你们爷俩同意,我没意见,换吧。
又一轮省吃俭用,爸妈从未苛待于我,但对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
高考发挥失常,分数线出来前曾忐忑不安,若是考不上,如何对得起家中父母,人生有何希望?
结果虽未能如意,但抗拒复读,遂上了二本院校。
大一时,搬入新家,爸妈在负担我的学费与生活费时,仍需省吃俭用偿还房款。
我的生活费在同学之中标准不低,虽不苛责自己,但也不算乱花钱,鲜有再同父母要伸手要钱另作他用,即使有心旅游,但也不好意思伸手要钱。
父母已经辛苦苛责自己,我怎好意思花钱为个人潇洒?
大学毕业前夕,奖学金加个人积蓄想要买台电脑,资金不足,尚有缺口,从小到大,我未曾为什么东西如此劳神费心,即便深知买来以娱乐功能居多,有用性差矣,但还是按耐不住信心的向往。
汗颜之下,向父母提出帮忙。
在爸妈答应的一瞬间,泪如雨下,不能自已。
至今想来哭泣的原因,大概是喜极而泣,又掺杂着感恩的心情吧。深知家中尚有负债,却难以抵御多年之喜好向父母张口,内心深处还是羞愧的。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并且是60%的独立产权。
这个大房子,细细想来没有太多太多的记忆。装修未曾参与,搬家人在学校,毕业后直接在外地工作,在家度过的不过寒暑假而已。
因为是一楼加上海边城市的缘故,总觉得家中湿冷,潮气太重,冬天时候即使家中暖气充足,也难敌从脚底透上来的寒意阵阵。
于是,我对其诟病满满。
再换房,只为未来养老之需
听闻父母有换电梯房之意,颇为赞成,即使经济能力有限,举三人之力也无怨无悔。
想想爸妈的那些“房事”就是他们走过的青春岁月,爸妈白手起家,结婚时没有积蓄,平添外债,不过工薪阶层而已,凭借省吃俭用,为我创造良好的生活。
儿时记忆中,家中经济总是拮据,却不曾断了我的用度。爸妈总说,人家都有的不忍亏待于我,但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乱花。他们对我大方,对自己却小气的不得了。
但是就凭借一点一滴的努力,两个人就像小蜗牛一般,更换着一个又一个大房子,这不仅仅是房事的变迁,也是他们努力的痕迹。
爸爸总想追求更高的目标,他希望可以让妈妈住的舒适一些,但总有沉重的金钱压力等着他们;
妈妈总是劝着爸爸,不要总想着人家有什么,要想我们的起点在哪里。从负数开始,没有外援,积累到如今,已经很了不起,不要再如此辛苦。
爸爸妈妈就是这般刚柔并济、通力合作、举世无双。房事也是生活,他们的日子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父母考虑日渐老迈,无力承担更大的房子,不管金钱还是空间。妈妈说,老了打扫卫生也麻烦,小小的屋子,有个电梯,老两口养老够了就好。爸爸说,老了干不动了,再多的钱也负担不起,老婆,这一次换房,此生我们最后一次折腾了。
听来,我满眼含泪,竟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