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一个学妹找我说,学姐你们一周多少节课啊?我打开超级课程表细算了一下,十节不多不少。
“真好啊”我好像能透过屏幕看到她羡慕的小眼神,也好像看到了大一时候我的样子,期待自由,期待课少点,再少点。
“你才大一,一切刚刚开始,好好把握哦”我这条消息发送完之后,学妹的一大串文字已经显示在我手机屏幕上了。
“我们一周十六节课,晚上时间基本都被安排去礼堂看节目,课余时间还得参加社团,早上起来还得打扫卫生,逃课的机会少之又少……”后面的一堆省略号,我明白,里面装满了抱怨。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啊,加油”结果学妹只回了我一个“晚安”。
其实,那一瞬间我是挺想解释的,只是后来,我把所有的话又都原封不动的还回了肚子里面。
深深的无力感,也许不理解才是人们之间最大的隔阂吧,那解释,又能怎么样呢?
大一,可能真的是累,可慢慢你就会明白,大一的那种累,是低级的累,是依附于身体可以消解的累。
大三,是经过大一低级累的修炼之后,高级的累,喘不过气来的累,是建立在身体之上心灵更深层次的累。
—02—
我前桌,我们班学习委员,讲真,她是我求学多年见到过的所有学习委员中名副其实的学习委员。
记得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她上课特别积极,下课还去找老师问问题。
真的,在我的认知里,大学生是不会很走心去学习的,可能是高中老师什么大学就自由之类的话说多了吧。
结果她的期末综合成绩是我们院系第一,连续的,直到今年,我们大三,依旧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她不止在教室里很活跃,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运动会,志愿者活动……你能想到的地方,她都在,说真的,我就没见她哪一刻很悠闲地在宿舍待过。
所以各种荣誉,奖学金她真的是拿到手软,各种考试类的证书她也几乎都拿了一个遍。
用她的话说,动起来就去参加活动,静下来就看两本书。所以她的大一,不是累,而是充实吧。
所以,累,都是相对的,有付出就有收获,付出的那些会慢慢填补你所缺少的空。
只有你奔着阳光跑,阳光才会照在你身上,温暖你。
当你真正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大概才会乐在其中不会觉得身心疲惫。
大一,你需要吃喝玩乐样样精通。
大三,你就得各种考题试卷样样精通了。
—03—
大三,我们谨遵着家长的教诲,好好学习。考教师资格证、考公务员、考研……好像一眨眼,我们背上就多了几分责任,必须要学着做家长们口中的大人。
我们大三,上课之余都是闷在宿舍里。抱着书啃书,依旧为了成绩,马不停蹄,就像是曾经的高考,用一种被动营造出的热烈学习氛围感染你,暗中威逼你。
以后有没有好工作,能不能嫁个好人家,在什么城市打拼生活……那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关注度,真的会让你身心疲惫。
疲于应付,却又不得不应付。
大三,你还得权衡着身边人的关系,和别人家的孩子赛跑,想想残酷的社会,摸摸兜里的钱,看看够报哪几个辅导班……
逼着自己看因为不感兴趣从来没看过的书,看枯燥到一扫到标题就困的论文,还有专业性的大家著作。
大三,你遇到事还是会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妈妈有些冷漠的叫你自己看着办,毕竟老大不小了,你要学会从心灵上承受这一切的一切。
大一你还有很多很多机会,可以见识各种各样的人,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痛痛快快谈一场恋爱,可以漫不经心的准备各种考试,毕竟考不过还有补考,就像你浪费了今天,明天推开窗子你还是大一。
我们不能漫不经心考试了,一次不过,两次不过,慢慢就用完了所有的时间,怕哪天早晨一推开窗子,就得搬着四年的行李匆匆离开了。
—04—
大一,你还有无限可能,可以随心所欲,可以矫情刻意,可以抨击烦人的教育制度,可以吐槽学校令你不顺心的种种……
有时候,真的不想承认自己已然大三,不想听到别人喊学姐,不想……只是想在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嚣大一那样的日子,给我再来一遍。
也许只有拖着箱子离开的那一刻,蓦然回首,才发现大学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只能闭上眼,凭着记忆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