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老家曾种过桃、杏、桔、梨、核桃等果树,但最多的是李子树。
院子两边是三家人的菜园子,菜园子依山势而建,缓缓的一层一层,俨然层层梯田,共有五六层,园子田埂上便栽着一排一排的李子树。
春天,杏花开过后,便是李子花的世界了。
李花比杏花繁密,开得一簇簇,一团团,白晃晃的一大片,看起来甚为壮观。微风吹过,飘来一阵阵李子花的清香,快过花期的花瓣,挣脱花萼的束缚,随意在风中飞舞,像纷飞的白雪。
难怪杨万里曾发感慨:“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朱淑真也专门咏过李花:“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中,更是对李花进行了全方位的铺陈渲染:“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那个季节,如果有人问我:“你的家在哪里?”
我肯定会自豪地指着那片李花林:“看,那李子花开得最多的地方便是我家。”
李花谢了,从花萼处会孕育出果实。一朵花谢后便会长出一颗李子,所以李子果实也是一簇簇的,先是小小的球状,自带光泽,像绿宝石般好看。
慢慢的,果实会长大,到得农历五六月间,李子便陆续成熟了。
成熟的李子呈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直径3.5-5厘米,外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的粉状物,像冬瓜粉般,经查阅资料,知其为蜡粉。
老家的李子为本地品种的土李子,颜色多为绿色,一端带梗凹陷,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其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大妈家有一株鸡血李,成熟后果实会从绿色变成红色,个头稍大一些。
那段时间,我们小孩子每天都会到菜园子埂上巡视一番,攀攀这棵树,爬爬那棵树,摘下一两颗尝尝,看看口感如何,是不是还有苦味。
未完全成熟的李子,略带苦涩味,主要是苦在外皮,我们用小刀削去外皮,口感要好一些。这时,果肉和果核也未完全分开,我们称之为“没有利壶”。待利壶的时候,就算完全成熟了。
通过许多次的品尝对比,我们知道哪些树上的李子好吃,甜一些、脆一些,大一些,哪些树成熟的早,哪些树成熟的晚。
李子在刚成熟上味的时候最好吃,吃起来“嘎嘣”脆爽。如果再过一段时间,李子便会变软,颜色变黄,外面的皮与变软的果肉可以分离,撕掉外皮,直接用嘴便可以吮吸到果肉,这种吃法适合牙齿不好的老人。我更喜欢吃“嘎嘣”脆的李子。
老家后面山上的孩子们,平时上学放学一般不走我家旁边的小路,但是在李子成熟的季节,他们就会改道从我家旁边走过,不外乎就是趁没人注意,偷吃些李子罢了,我们大人小孩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们“偷”吧,反正也吃不完。
那时,我们家的果树都是野蛮生长,长辈们不懂得技术,不会疏果,授粉,更不懂经济价值,李子树们都是自力更生,依靠春风和蜂蝶来授粉。李子成熟后,除了自己吃、分送给左邻右舍外,还专门请人送给县城的亲戚们一起享用。